【美國大選】特朗普斥晶片生意被台灣搶走要求收「保護費」 學者:台國防預算及晶片業感壓力
2024.11.06
新一屆美國總統大選當選人特朗普,在競選期間針對台海安全問題,提及要台灣交「保護費」。又認為台灣的晶片業者,搶走美國人的生意,引起晶片業界焦慮。分析指,特朗普是要台灣大幅提升國防預算,但未必有硬指標。而台積電在美國的工廠即將開幕,預料會配合特朗普「把製造業帶回美國」的口號,做好政治公關工作。
特朗普勝出新一屆美國總統大選。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大中表示,他在競選期間提及的所謂「保護費」,是要台灣將國防預算,提升到佔本地生產總值(GDP)10%。曾在特朗普上屆任期出任國家安全顧問的歐布萊恩(Robert Charles O'Brien)今年7月亦強調,要台灣將軍費提升到5%。
李大中指出,台灣今年國防預算佔本地生產總值2.45%,每提升一個百分點,等於增加幾百億新台幣。若調高至10%,相當於2萬億新台幣。
李大中說:「我覺得他未必把它當成一個很硬的指標,但基本上可以反映出特朗普的看法,就是台灣應該大幅提高國防預算、國防投資。這也很符合他一貫性的想法,就是他認為做美國的盟友或者伙伴,都不能搭美國的便車,自己為自己的安全負責。可以想像,台灣在國防投資這個領域,應該會有更大壓力。」
分析:特朗普以往積極對台售武
他表示,雖然特朗普要台灣增加軍費,但他在第一任期時,將以往對台軍售、美國要選擇時機並以包裹方式處理,讓北京不要反應太激烈做法,改為台灣一提出便作審查。
李大中說:「(特朗普)也比較將台灣當作非北約的主要盟國。拜登任內當然也有很多的軍售,17次、共77億美金,但是數量上是不及於特朗普的。特朗普做總統時,軍售11次,總金額超過185億美金。拜登任內雖然有那麼多次軍售,但基本上給台灣比較多是:飛彈、技術支援、彈藥、後勤,比較沒有主要的武器載台。」
料台灣晶片業有壓力但不會遭懲罰
至於特朗普提及台灣晶片業者搶走美國的生意,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認為,他未必因此對台採取報復或懲罰措施。
丁樹範說:「特朗普當然是希望把製造業帶回美國。TSMC(台積電)第一個廠馬上要剪採,TSMC一定會把這個新當選人請到現場去剪採。他們一定會做這個政治公關的工作,讓美國總統當選人說,你看,我們把美國製造業帶回來了。TSMC已經規劃在亞利桑那建第二個、第三個廠,我覺得對台灣的晶片業者其實沒有那麼悲觀,但當然會有些壓力。」
中共借特朗普講話鼓吹「疑美論」
2016年特朗普首度參選美國總統,台灣從政黨、媒體到一般民眾,幾乎一面倒支持這位共和黨候選人。不過,今次選舉台灣各界沒有明顯偏好。丁樹範認為,這和特朗普競選時的言論有關。
丁樹範說:「主要是特朗普講了一些話,包括甚麼『保護費』,台灣偷了美國的晶片等等,當然會讓老百姓開始變得緊張。中國也利用特朗普講話來鼓吹『疑美論』,在這種情勢下,老百姓對特朗普就變成有點顧慮。」
李大中則認為,拜登執政4年中,在台灣民眾看來,美國算是支持台灣,對中國表現強勢,對比特朗普執政時沒有太大差別,所以對兩黨總統候選人沒有特別偏好。
編輯:陸南才 網編:陳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