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計劃】領美補助卻瞞中國關係 堪州大學華裔教授陶豐4罪成

0:00 / 0:00

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華裔化學工程教授陶豐(Feng Tao 或 Franklin Tao)在進行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期間受聘於中國大學,由於他故意隱瞞,周四,被聯邦陪審團裁定三項電匯欺詐罪和一項虛假陳述罪成。分析指,該案顯示,美國今年2月取消「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後,並未停止打擊中國竊取關鍵技術。有學者呼籲,華裔學者勿為名利成為獨裁者幫兇。

堪薩斯大學化學工程教授陶豐被指控八項罪名,美國司法部公布,其中四項罪名成立。就三項電匯欺詐罪,陶豐可能面臨長達 20 年的監禁和高達 25萬美元電匯欺詐罰款;而虛假陳述罪,可讓陶豐面臨最高10年的監禁和高達 25萬美元的罰款。

陶豐是在美國司法部「中國行動計劃」中被指控的大約二十幾名學者之一。面對法庭判決,陶豐否認有不當行為。他的律師齊登堡(Peter Zeidenberg)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將在審判後挑戰有罪判決。他對政府的指控證據提出質疑。

美國司法部4月7日公佈裁定美國華裔學者陶豐4項控罪罪名成立的案例。(美國司法部官網截圖)
美國司法部4月7日公佈裁定美國華裔學者陶豐4項控罪罪名成立的案例。(美國司法部官網截圖)

旅美法學學者、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兼任教授滕彪向本台表示,案件反映美國依然在繼續打擊中共在美施加影響力和竊密。

滕彪說:雖然「中國行動」被取消了,但美國政府打擊中國影響力的計劃沒有改變,因為中國利用科學家、學生、學者等等竊取美國和西方國家商業秘密、軍事秘密,這些都已經到了美國能夠容忍的極限。

滕彪也表示,腳踩兩條船的華裔學者在被捕後大多祭出「亞裔歧視」藉口,事實上美國司法部門大多指控有據,而非政治罪名。

滕彪說:中國的「千人計劃」也是為了更多更快的獲取西方的關鍵技術,陶豐這種情況,兩邊獲利,同時又不去申報、去撒謊。彙款欺詐也是很多被逮捕的人成立的罪名,像間諜和獲取軍事秘密等等很難獲得證據。打擊間諜行為和滲透是任何國家利益的需要,不應該和歧視混淆在一起。

2018年末,美國司法部在特朗普時代推出 「中國行動計劃」,旨在阻止中國竊取美國高科技技術。

該計劃曾有多起成功起訴案例,包括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利伯(Charles Lieber)因隱瞞與中國「千人計劃」關係,於2021年12月被裁定6項目罪名成立。但該行動也有多起失敗案例,如麻省理工大學明星華裔學者陳剛亦是因涉嫌隱瞞與中國合作關係,於2021年1月被捕;一年後,檢方撤銷對他的指控。獲釋後的陳剛曾為陶豐叫屈,並為其捐款1萬美金及向公眾募款。

「中國行動計劃」曾遭美國學術界的批評,擔憂引起寒蟬效應,助長針對亞裔學者的歧視和偏見。今年2月23日,美國宣布結束該計劃,但表示將繼續應對中國構成的威脅,相關案件也將繼續。

目前在台灣訪學的「六四學者」吳仁華認為,美國未來不會因「中國行動計劃」取消而停止腳步。

吳仁華說:「長江計劃」也好、「千人計劃」也好,中國一直是把盜竊美國的高科技當作重點。美國是在依法執法,跟有沒有「中國行動計劃」關係不大,美國不會停頓下來,而且可能會更加增強。

根據法庭文件和庭審證據,現年 50 歲的陶豐此前在堪薩斯大學擔任全職教授,2014年起在該大學「環境有益催化中心」從事可再生能源,包括頁岩氣的研究工作,直至2019年8月在美國堪薩斯的家中被捕。

2022年4月7日,美國堪薩斯一聯邦陪審團裁該大學華裔教授陶豐因隱瞞與中國大學的合作關係,4項控罪成立。圖為堪薩斯大學校園。(堪薩斯大學官網)
2022年4月7日,美國堪薩斯一聯邦陪審團裁該大學華裔教授陶豐因隱瞞與中國大學的合作關係,4項控罪成立。圖為堪薩斯大學校園。(堪薩斯大學官網)

堪薩斯州董事會(KBOR)要求該州教職員工提交年度報告,申報已經或可能有利益衝突的任何外部就業。2018年5月,陶豐接受了中國福州大學的一份5年時間的全職特聘教授合約,並加入中國「長江學者」計劃。陶豐與福州大學簽訂協議前未徵得堪薩斯大學的許可,亦未將聘用事宜通知該大學,並謊報外部聘用情況。 2018年12月,當陶豐移居中國,在福州大學全職工作時,他謊稱人在歐洲。

美國司法部的公告並指,陶豐作為堪薩斯大學的員工,接受了美國能源部(DOE)和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數十萬美元的資助和相關規則,但他謊稱已進行必要的申報。

檢察官說,陶豐在提交給學校的報告中謊稱沒有利益衝突,使他得以欺騙該大學、美國能源部和國家科學基金會。

美國能源部下屬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華人學者Vader 透過郵件向本台發來對事件的評論,他表示:在美國司法部解散「中國行動計劃」後,人們一度認為美國政府會放棄對游走於中美之間、傷害美國國家利益的相關學者追責。而該案說明,即使美國行政當局整體上對待以科學研究名義,傷害美國國家利益的政策並沒有巨大轉變。這尤其對那些抱有僥幸心理,認為美國對華政策會軟化,自己仍有利可圖的學者是一個明顯的警示。

Vader 也向在美華人學者呼籲:離開獨裁中國後,要珍惜和捍衛自由文明社會,才能真正捍衛自己乃至族群的名譽,而不是通過標榜自己「少數族裔身份」;更不要為了個人名利,與獨裁政權合作。

記者:吳亦桐/方德豪/程文 責編:方德豪/畢子默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