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新任美國總統下年一月就會上任。美國智庫就此舉辦網上研討會,美中兩地的學者都認為,即使自稱勝出大選的拜登上台,美中關係也不會重回到特朗普時期之前般友好。學者分析相信,民主黨人或會將特朗普的對華政策,變得更有系統及制度,未來的關鍵在於兩國如何協調。(胡凱文 報道)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國際和平研究副總裁方艾文(Evan A. Feigenbaum)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謝韜於周二(12月1日)一個網上研討會上,對假如拜登上台對美中關係帶來的影響進行交流。兩人異口同聲認為美中之間的競爭與分歧已經相當明顯,所以不認為兩國關係會重回到特朗普時期之前般友好。
方艾文指出,中國威脅已成美國跨黨共識,但特朗普政府多以行政命令來壓制中國,但未有把措施成為法律。方艾文又認為,民主黨人或會將特朗普的對華政策,變得更有系統及制度。
方艾文說:我把拜登團隊看成是系統化者、制度主義者和多邊主義者,從這個概念來說,特朗普團隊所開創的措施,例如使用出口管制、控制中國資金流入與技術相關的行業等。事實上,我認為他們會發現這些手段具有吸引力,而且他們將會比特朗普隊更少使用臨時即興的方式,以及將其變得更有系統。
而謝韜認為,從民調反映兩國人民對彼此沒有好感,到兩國互相關閉對方使領館風波等,可見現時美中關係是自1972年尼克遜(大陸譯尼克松)訪華以來的最低點。他認為外交並非拜登的施政重點,所以不期待拜登上場後,兩國關係會突飛猛進。
謝韜:我認為,如果你看看中國新聞媒體的報道,大家的共識是,當然認為(美國)新政府有望帶來一些變化,但是期望不是很高,似乎有很多因素幾乎決定了美中關係將保持大致相同。拜登競選時不著重外交政策,更正確地說,他的競選目標是做一個對內的總統,他忙於處理當前的國內問題,例如種族平等、移民改革,經濟復甦等。
另外,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節目訪問時表示,即使拜登當上美國總統,相信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不變,因為台灣已得到美國跨黨的支持,例如美國國會連續通過了《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及《台北法案》(TAIPEI Act)等多項友台法案,顯示支持台灣已成兩黨共識。
訪問中,吳釗燮又再次呼籲理念相近的國家加強情資交換及合作。對於美國盟友、近期與中國關係緊張的澳大利亞,吳釗燮說,對中國經濟脅迫,澳大利亞的最好策略就是共同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