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周三(16日)宣布一項新措施,要求所有駐美的中國外交官,在計劃與美國聯邦或地方官員,甚至是教研機構人員舉行會面時,必須事先報備美國國務院,美方稱此舉是要進一步推進美中雙方的外交對等。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則「抱冤」,說來美國6年半,還沒走遍所有州。(潘加晴 報道)
美國國務院官員周三(16日)表示,即日開始,中國駐美大使館和領事館在正式會見和拜訪以下人員和機構之前,需要向美國國務院報備︰1.美國各州政府官員;2.地方政府官員;3.教育機構;4.研究機構。
美國國務院強調,這一決定是美國對中國政府長期限制美國外交官在華權利、中美外交官享有不對等資源的回應。國務院說,不是要求中國官員向國務院尋求許可,只是需要事先通知國務院,但國務院就沒有透露針對中方違反規定的懲罰性措施。
同日晚上,中國駐美大使館在推特回應,稱美國務院對中國外交官的最新規定違反了《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第25條,「接受國應給予使館執行職務之充分便利」,但美方背道而行;並稱到目前為止,中方對美國駐中國外交官和領事官員沒有類似要求。
旅美中國法律學者、現紐約城市大學兼任教授滕彪則不同意中國大使館的回應,他周四(17日)向本台表示,美方的新措施將增加中共在美國開展大外宣活動的成本和困難,也可以說是許多美國政界、學者等人士多年來的呼籲。他說,是中方一直在違反對等原則。
滕彪︰我覺得提出這樣的措施,對中共來說,就是他們開展一些大外宣活動會更加困難,給他們增加成本。的確是很多工作來自中國的使館和領館,一部份是外交以外的工作,甚至是違反美國基本自由和價值的東西,例如近年被提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就是受到中國使領館的支助、支持和操控,以影響美國校園的學術自由。還有其他在美國的僑聯商會、同鄉會、同學會等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受到中國使領館的支持。
滕彪說,越來越多美國的學者和政府官員認為,美中兩國除經濟貿易交往不對等,外交、教育和文化等領域,都存在不對等的現狀。例如美國記者在中國採訪,要通過批准,存有各種限制;學術和文化性的交流也要獲得中國審查批准。至於美國,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國家,沒有這些限制。
香港城市大學退休政治學教授鄭宇碩對本台分析,美國政府此舉是有意堵塞滲透和科技情報等洩漏。
鄭宇碩說︰其他因素我相信是美國特朗普政府近年是非常重視國防、情報、科技等交流等,他覺得對中國訪客的寬鬆待遇,會容易威脅到美國的科技、先進技術,以至情報的流失,因而有意收緊堵塞這些漏洞。
中國駐美大使館方面在推特則說,互惠方面美國駐中國的外交人員遠遠多於中國駐美的外交人員。僅在2018年,美外交官就對中國高校進行了160多次訪問。駐美大使崔天凱就說,他的好朋友美國前駐華大使鮑卡斯(Max Baucus)在三年任期內去了中國所有省份,美國現任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也有類似計劃。崔天凱稱,他已經在美國待了6年半,還沒能走遍美國所有州。
滕彪則認為,中國駐美大使館的回應正表現出中國政府一貫的雙重標準。鄭宇碩就說,美國和西方國家一直覺得與中國的外交往來,以至民間交流都處於不對等的地位,美國對的中國外交官的限制政策,也可能會引發其他歐洲國家跟隨。
鄭宇碩說︰我相信現在特朗普政府是希望對中國施加一些壓力,以爭取對等的地位。我相信歐洲和其他國家也會見密切注意,即是如果美國爭取到平等對待,其他歐洲等西方國家亦會援例要求同樣待遇。
美國國務院的一名高級官員是在周三(16日)的電話會議中表示,「美國外交官在中國無法不受限制地接觸一系列重要人員和機構,包括地方和省級官員,學術研究機構等等。相反,中國外交官在美國卻可以享受開放社會的自由,會見一系列美國人。(美國)不是要減少中美的互動,而是希望對等,希望中國能向美國外交人員提供更多的(接觸中國社會的機會)。」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