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羅斯福」號航母,23日進入南中國海,兩天後出現在距離黃岩島25海里處。中國學者認為,美國作戰部門此舉是為了震懾中南海勿輕舉妄動。(喬龍 / 劉少風 報道)
中國環球網站引述「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官方微博1月25日晚間消息稱,美海軍「羅斯福」號航母已於23日上午10時許,經由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活動,並指美空軍1架U-2S高空偵察機從韓國烏山空軍基地起飛,經由台灣以東空域進入南海偵察,最近時距離台灣海岸線僅22.55海里。25日,「羅斯福」號進入黃岩島25公里處海域。
對於美軍近日在南中國海航行。北京清華大學政治系前講師吳強接受本台採訪時說,拜登出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關係變得微妙。北京一方面通過各種方式向拜登政府示好,另一方面在達沃斯論壇上又表現出強硬姿態。
吳強說:習剛剛有一個講話,反對美國舊的政策姿態,但是另外一方面,國內的宣傳就是對美國的仇恨、煽動並沒有減少,包括對台灣有些強硬的作法。比如過去幾天在台灣海峽有空前密集的軍事行動,有大量飛機的進入、挑釁。破壞了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穩定和均勢。
美中在西太平洋形成對抗局面
十天前,「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剛進行了一次海上聯合演習。吳強認為,美國航母此次進入南中國海,表明美中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對抗已經形成。

吳強說:美國海軍航母艦隊進入南中國海,讓我們想起漢斯·摩根索(美國政治學家)當年對冷戰的基本局勢判斷,當中美兩國世界局勢的對抗,至少在西太平洋地區已經形成。而且是在美國目前政權交接,某種意義上講是最脆弱的時候,增加軍事力量來矯正兩級對抗的失衡。
南京大學軍事學者顧偉接受本台採訪時說,美航母此次進入黃岩島附近海域,不足以理解為對華軍事策略作出調整。
顧偉說:因為他本身在執行航行太平洋任務,這個任務其實是特朗普時期下達的,美國基本上是以作戰單位為主導,(政府)命令基本上是方向性的,由獨立作戰單位執行。他和中國不太一樣。具體到拜登政府最終會對中國是強硬還是懷柔,現在可能還沒有定論。

值得關注的是上周六(23日)中國解放軍有13架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巡航,24日更有15架軍機進入台西南空域巡航,其規模非常罕見。
顧偉認為,中國大陸軍艦最近大規模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可稱為是挑釁性試探。
顧偉說:從這幾天的形勢看,中國突然對台灣進行軍機騷擾,而且是中美建交(1979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規模也最大,可說是對拜登政府挑釁性試探。他的目的還是要挑釁美國政府。
北京學者 : 美中對抗情緒跟二戰前非常相似
學者吳強認為,拜登未來面對外部的壓力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
吳強說:特別是在印太地區中國和俄羅斯,這種威權主義國家的崛起,這種崛起跟羅斯福當年面對納粹的威脅,而且是意大利、日本等軸心國的形成,對整個民族世界的影響,這種情緒非常相似。
吳強指出,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在短期內不會有系統性的變化。他認為美中雙方均在以試探性方式交鋒,以避免引起衝突。
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周日(24日)發布消息,宣布美國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羅斯福號」於23日航進南海,以「確保航行自由,建立促進海上安全夥伴的關係」。
官方指稱「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依照計畫,將劃入美國第7艦隊。美國第7艦隊是為美國海軍最大的前線部署艦隊,常駐50-70艘艦艇及潛艇、140架戰鬥機及2萬名海軍在行動區域活動」,整體軍力相當驚人。
「羅斯福號」加入第7艦隊,將與「雷根號」航空母艦為首組建的主力作戰部隊組成了「雙航母戰鬥群」,以確保印度太平洋的航行自由,促進海上安全穩定,及與周邊35個國家和夥伴合作,避免衝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