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換屆已經兩星期,外界關注新總統拜登何時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互動。白宮發言人帕薩基周二(2月2日)拒絕透露兩人何時實現對話,以及中國是否要求與拜登對話。分析人士認為,即使兩人能克服對話障礙,兩國要重新出發仍然困難重重。(高鋒/程文 報道)
自從1月20日上任以來,美國總統拜登相繼和俄羅斯以及七大工業國領袖通話,卻一直沒有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溝通,引起外界關注。
在周二的白宮記者會上,發言人帕薩基被追問拜登是否計劃和習近平通話。
帕薩基說:我們對中國的態度和處理美中關係的方式,顯然是戰略性的。
記者追問帕薩基,她口中的策略是否現在不會跟習近平通話。帕薩基則回應說,拜登上任只有一個多星期,美中關係有不同層次, 首要任務是應對氣候變化、經濟和國家安全。
2016年,特朗普勝出美國大選後當天,就已收到習近平的賀電,而曾被習近平公開稱為「老朋友」的拜登,卻在宣布勝選兩個多星期後才收到賀電。而特朗普就職後兩天,習近平就已再次發出賀電,相反,拜登與習近平何時能直接互動,還是未知之數。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表示,雖然拜登和習近平有私交,但是美中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促使拜登做出抉擇。
夏明說:習近平在過去一年,尤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犯下了很多錯誤,美國政府也意識到,如果在這個時候與習近平進行所謂的大國首腦交流的話,其實是在給習近平某一種合法性,加強了習近平的地位。現在美國沒有動力在這個時候強化習近平的威信和他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合法性。
外界注意到,拜登加緊與盟友對話的同時,北京也忙於和第三世界國家打交道。
夏明說:現在拜登不斷給盟國打電話,習近平也不甘寂寞,跟那些對中國依賴性很強的小國——白俄羅斯、老撾、玻利維亞,不斷給它們打電話。我想習近平也想顯示,我也很忙,我不需要給你通電話,因為我電話多了,我忙得不得了。
有分析認為,美中關係處於十字路口,下一步要看美中能否構建全新的關係框架,也要看中國會否對美國釋出善意。
夏明說:不是中國政府要釋放善意的問題,而是它必須克制自己的惡意。在過去一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和大選結束拜登就職之前,中共的宣傳機器造了很多謠,製造了很多假信息,旨在抹黑美國新當選的總統,同時抹黑美國的民主,在華人當中制造了各種對美國政治的不忠誠,對美國憲政體制進行直接的挑戰,如果管控不好,中美關係就會形成意識形態的完全衝突。
在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顧問曾復生估計,美中兩國政府正就拜登與習近平展開對話進行協商,爭取就重要議題達成共識的同時,能縮小分歧。
曾復生說:包括美國對中國人權的議題、香港的議題、台灣的議題,另外南海還有釣魚台。雙方也就北韓(朝鮮)的議題、伊朗的議題、全球化的合作、Covid-19(武漢肺炎)的合作項目、具體做法和責任的分攤。我相信還沒有促成,所以才會一直拖延到現在。
曾復生說,疫情下美國面對不少困難,影響國際事務回旋空間,如果拜登政府延續特朗普的對華方針,相信北京也會維持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