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談接近最後一輪 協議涵蓋廣泛貿易關係大改

美國財長姆努欽指中美貿易談判接近尾聲,協議範圍涵蓋廣泛,並有雙向執行機制,將為兩國四十年來的貿易關係,帶來重大改變。

綜合媒體周日(14日)報道,姆努欽周六(13日)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在華盛頓舉行的春季會議,他指本周將聯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與中國副總理劉鶴,就中美貿易磋商舉行兩次視像會議,談判有望接近最後一輪,雙方正研究是否需要再面對面會談,以達成貿易協議。

姆努欽透露,協議有七個章節,將會是一份非常詳細的協議,涵蓋一些以往沒觸及的議題,有別於一般的雙邊貿易協定,超越過往中國向美國企業開放市場的成果,中美都作出承諾會設立監管部門,預期有雙向的執行機制,即是假如美國沒履行協議就面臨懲罰,而中國亦一樣。

《華爾街日報》報道,新貿易協議包括壓制匯率操縱,若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會面臨懲罰。

而出席會議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會上不點名批評一些國家的保護主義損害各國互信,認為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只會加劇國內失衡,對有關國家以至全球經濟增長,都會帶來負面影響;陳雨露促請組織繼續支持多邊貿易制度,因處理雙邊貿易不平衡,關稅只能扮演有限度角色,而中國將繼續實施謹慎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在會上指出,美中兩國的貿易總貨值達五千億美元,兩國貿易糾紛互徵關稅,令全球經濟增長面臨減少0.8%的風險,加上負債處於高水平、金融系統脆弱,風險會更加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聲明呼籲各國央行,制定貨幣政策時要有彈性,促進經濟增長時亦要顧及債務的可持續性。

貨幣基金組織預測,若然兩大經濟體能化解分歧,目前放緩的全球經濟,有望今年下半年可以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