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徐家健】耶倫任美財長先保經濟再談負債 對華制裁較重兩黨意見

0:00 / 0:00

美國參議院當地周一(25日),以84對15票,大比數通過確認耶倫為新任財政部長。新冠疫情打擊美國經濟,耶倫上任後,先要推行總統拜登提出的1900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重振國力;亦要處理前總統特朗普時代中美貿易戰留下的餘波。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認為耶倫不會「為制裁而制裁」,會先顧及美國本土經濟,保存美國經濟元氣。(陳駿豪 報道)

耶倫上馬,美國財政部對華政策廣受關注。耶倫上周承諾會動用所有可用的工具,解決「中國濫用不公平與不合法行為」,破壞美國經濟的問題。她又指,北京一直以非法補貼、傾銷產品、竊取知識產權,以及對美國商品設立貿易壁壘等,「傷害美國企業」,她指「中國顯然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但跟特朗普不同的是,她強調在對抗中國上,「與盟友合作」至關重要。

拜登不算強勢靠團隊 耶倫不只執行

前總統特朗普任內,財政部是實施制裁的「推手」,特別針對中國和香港的官員以及公司。耶倫表示會盡快審視美國的制裁政策,確保措施有策略和適切執行。經濟學者徐家健接受本台專訪時分析,拜登相對特朗普不算很強勢,較倚重「班底」意見,以耶倫的經驗,相信會獲拜登重視,不只是執行,又認為耶倫不會純為針對中國貿然制裁。

徐家健說:美國政府關注的是疲情如何盡快獲得緩和,讓經濟反彈,聽耶倫口氣,她不會主動為制裁而制裁,反而真的去到制裁程度,或者要對付中國,她思考制裁方案時,會先想想會否傷了美國經濟,如果是實施貿易或金融制裁,她會考慮會否傷及美國投資者和本土利益。

另外,徐家健指耶倫出任財長,要顧及兩黨政治,有別於以往在聯儲局決策的角色。

徐家健說:尤其是民主黨,雖然(拜登)簽了很多行政命令,但有些重要做法,希望得到國會通過,獲得兩黨支持才可實施,推行政策時會負責遊說和顧及兩黨看法才決定。

徐家健:耶倫不視負債為當務之急

耶倫上任前夕,揚言要「玩鋪勁」(Act big),勢將推行拜登的19000億刺激經濟方案,向每名美國公民提供1400美元援助,涉及1萬億美元,另外4400億美元用作支援受疫情重創的企業和社區。拜登亦計劃撥款4150億美元,用作新冠病毒檢測與研發疫苗。不過美國負債和赤字高居不下,國債超過27萬億美元,2021年度首季赤字逾5700億美元,耶倫與拜登仍然要動用龐大資金刺激經濟,徐家健認為耶倫主張先解燃眉之急,起碼穩住稅收,負債不是當務之急。

徐家健說:耶倫以往主張負債不可以太高,但現在是非常時期,要先令經濟回復正常。特朗普政府刺激經濟的方法是「掩住荷包」,就算要花錢,也希望減稅,政府不會用太多公共開支;但耶倫公開說過,支持政府投資基建刺激經濟,所以也會花錢,耶倫決定接任,可說是「傾掂數」,覺得目前一年內,重要的事不是負債,只要政府印鈔、量化寬鬆,舉債息口低,有人買的話,(負債)不是短期考慮。但她任聯儲局主席時,相對現在保守,她主張加息,經濟好轉時需要慢慢加息,經濟不景有空間減息。

耶倫:美元匯價市場決定

自克林頓年代,美國財政部沿襲「強美元」政策傳統。美元強勢,有助海外資金流入,帶動外國儲蓄流入美元,拉低利率和資金成本,減輕財政負擔,從而刺激樓市和股市,也為美國的創新行業提供資金。至於特朗普年代主張「弱美元」,則有助刺激出口。耶倫就曾說過美元匯價由市場決定,徐家健補充,耶倫不希望操控匯價刺激經濟,或者在經濟過熱時降溫。

徐家健:耶倫左傾經濟背景促加入政府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耶倫除了經濟政策經驗豐富,學術背景亦深厚。1971年她從耶魯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其後進入哈佛大學擔任經濟學副教授。1977年,她出任聯儲局的經濟學家。1980年起,耶倫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執教20多年,外界認為她主張凱恩斯主義,認為政府要介入市場。徐家健認為耶倫的學術背景,影響了她加入政府的決定。

徐家健說:願意長時間幫助政府的學者,背景不會太「右」太過奉行自由經濟,如果太「右」太過奉行自由經濟,甚麼都不用做,怎會去幫政府?願意幫政府,自己一定有看法,認為政府要出手,相對上她較為左傾,近凱恩斯學派,認為自己有角色會幫助政府,振興經濟。

徐家健補充,外界視耶倫為決策取態較溫和的「鴿派」,但要推行政策未必可能貫徹「鴿派」作風,要兼及不同人士意見。

74歲的耶倫,除了成為美國232年以來首位女性出任此職,更加是一人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聯儲局主席和財長的「三料」財金官員。耶倫獲確認為美國新任財長,隨即「埋班」提名多個前總統奧巴馬時代的財金官員加入財政部,包括在奧巴馬政府先後協助時任財長蓋特納和傑克盧的歐內斯特(Natalie Wyeth Earnest),她將會出任耶倫的戰略傳訊顧問;在克林頓和奧巴馬年代,出任政府經濟顧問和處理稅務的馬祖(Mark J.Mazur),則繼續於新屆財政部協助處理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