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中續簽主教任命臨時協議 對中國信眾是福是禍?

0:00 / 0:00

梵蒂岡和中國的臨時協議周四(22日)到期,一如外界所料,兩國決定延長協議,為期兩年。教廷公告說,協議有重大教會和牧靈價值,促進天主教會的生活和中國人民的利益。然而過去兩年,中共對中國天主教會的打壓變本加厲。梵蒂岡和中國續簽協議,對中國信眾是福還是禍?(呂熙 報道)

梵蒂岡和中國在2018年簽訂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兩年期限周四(22日)屆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同日下午在北京的例行記者會上宣布,兩國決定把協議延期兩年。

趙立堅說:10月22日,中國同梵蒂岡經友好協商,決定將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延期兩年,雙方將繼續保持密切溝通和協商,持續推動改善關係的進程。

2018年的梵中協議,內容至今一直保密,根據目前披露的資料,協議認可中國擁有主教提名權,而教宗則擁有中國教區主教的最終任命權,並允許中國信徒以教宗為天主教的最高權威。

教廷也在同日發公告,確認續簽協議的消息,並指梵中雙方有良好的溝通和合作,考慮到協議有重大的教會和牧靈價值,聖座有意繼續開放性的和有建設性的對話,從而促進天主教會的生活和中國人民的利益。

梵蒂岡國務卿帕洛林樞機日前表示,教廷是在最近幾天才作出決定,而協議內容將會繼續保密。至於梵中兩國未來會否建交,帕洛林表示,教廷現階段專注於教會事務,和中國建交「為時尚早」。

他表示,期望中國的天主教會在協議延長後,變得更團結,有助教會發展及促進民眾福祉,不過他同時承認,梵蒂岡不預期協議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香港天主教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一直反對梵中簽訂協議。本台在兩國宣布續簽協議後嘗試聯絡他,他透過秘書回覆,表示目前沒有話要回應。

他上周接受本台專訪時,狠批協議不單未能發揮教廷所聲稱的效果,讓中國信眾得到正常的信仰生活,反而被中共利用,進一步壓逼中國天主教會,加劇中國地上和地下天主教會的分裂。

他批評教廷是向中共妥協,出賣中國地下教會,質疑國務卿帕洛林或想和中國建交,得到外交上的成就。

不過同時獲得梵蒂岡和中國官方認可、陝西省三原教區主教韓英進就對本台表示,他的教區從梵中在2018年簽署協議時,就明確表示支持。他又說,中國主流意見都認為,協議是梵中關係重要的突破,也解決了中國教會一直未能化解的祝聖和共融問題,緩和地上和地下教會的矛盾。

他承認有部分神職人員或要為此作出犧牲,例如一些原來的主教,要服從教廷指令退位,但他認為這是推動梵中關係的「陣痛」,形容協議整體而言是利大於弊。

韓英進說:這個可能對有些人,個體來說可能有一些傷害,他自己覺得挺痛苦,這個我覺得在所難免。我也承認這是我們臨時協議簽署的過程當中,局部的陣痛,但是中梵關係要向前走的話,要進一步推動中梵關係,這個陣痛必不可少。我指的這個弊是對某些人、某些地方而言,是個很小範圍的影響,對大局來說、對整個大陸教會來說,這是絕對沒問題的,絕對是有益的。

他形容,這種陣痛,就類似於改革開放時期的工人下崗潮,但他強調,在這種痛苦過後,很多下崗工人都成了「淘金者」。

在梵中臨時協議續簽前夕,福建閩東教區輔理主教郭希錦宣布辭職。他原是由教廷正式選派任命的正權主教,但2018年梵中簽訂臨時協議後,教廷向中方讓步,把郭希錦降級為輔理主教,讓位給受北京認可、身兼中國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詹思祿。而郭希錦在被降級後,受到更嚴厲迫害,包括關閉他管轄的堂區、切斷他所住的教堂水電等。

台灣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張家麟就告訴本台,這些在中國被視為零星個案的情況,在民主自由世界卻不可被接受。

他分析說,從習近平上台後,一直強調「宗教中國化」,要求外來宗教「要跟中華文化融合」,對宗教信仰的管控比過去的領導人更嚴。而部分地方官員在執行「宗教中國化」這個大的框架政策時,就出現拆教堂和十字架的情況,甚至要求審核神父主持儀式時的發言稿。他認為,目前梵蒂岡對中共的期待,遠大於中共對梵蒂岡的期待,因此梵蒂岡未必會為此發聲。

張家麟說:教廷這邊會不會跟中共施壓說,你不能破壞我們天主教人士的禮拜,或是要審核神父的稿,或是不要再拆十字架,在教皇看來、在教廷看來,這可能都是零星的個案,但是在自由民主國家看來,這可能就是一種宗教的箝制或壓逼,這兩個標準就變成不太一樣。

他認為,中共對中國教會的壓逼仍會持續,不會因續簽協議而停止,而這個也是中共統治的本質。

台灣外交部表示,教廷曾多次對外公開表示,梵中主教任命臨時協議是處理教務議題,不會觸及外交或政治事務,台方認真看待教廷的承諾,外交部將密切觀察情勢發展。

台灣外交部重申,希望協議有助改善中國日益嚴重的宗教自由問題,但是近來中國政府迫害教會的手段卻變本加厲,中國的宗教自由及人權狀況持續惡化。而台灣將持續推動與教廷及天主教會的合作,深化與梵蒂岡基於共同理念的長久邦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