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局加強打擊科企的背景下,騰訊近日再次提升對微信用戶的監管力度,最新公布了6項規定,違者一經發現,將永久封號。另外,部分學校近期對教職員的微信進行排查及要求「自我糾錯」。有法學者認為,騰訊的禁令內容模糊定義不清。也有網民認為當局的網絡監管深入每一個毛孔,面對監控,網民防不勝防。
騰訊公布的6項規定,第一項規定就是禁止發送非法鏈接,如果頻繁發送這類違規鏈接,被平台識別後,就會直接被永久封號。第二項規定就是禁止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中倒賣違法違規物品,這類物品包括槍支彈藥、迷幻劑、走私物品以及野生動物。
網民如何識別非法鏈接?
法律界人士王龍德對本台說,微信公布的6條規定對打擊犯罪行為確有阻嚇作用,但是該規定的內容模糊,比如何為非法鏈接。
王龍德說:他應該更明確說明甚麼叫非法鏈接,哪一類型的?不能用泛泛的規定。正常的鏈接會不會被誤認為是非法鏈接。第二,倒賣違法違規的物品應當明確說。
另外騰訊新規定中,還包括一些語焉不詳,甚至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禁令,例如,禁止利用第三方插件來進行違規操作,禁止傳播低俗內容,其中包括圖片或者視頻,以及頻繁加好友也會被封號,對此,王龍德說,騰訊都必須加以說明,否則有違法之嫌。
王龍德說:頻繁,多長時間加多少人算「頻繁」?比如一天之內加50個好友算頻繁,還是一分鐘加三個就算頻繁?這都需要明確。甚麼叫低俗的內容?也應當把它明確,具體,不可超越法律規定的範圍。
自從2011年微信推出使用以來,就迅速成了多數海內外華人使用的社交軟件之一。據官方統計,截止去年9月份,微信帳號已有12億。據報,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已經累計有800個微信號因為涉嫌傳播所謂「低俗內容」而被封號。
但騰訊對「低俗內容」的定義卻一直沒有具體解釋。例如,在2020年8月份,湖南一個學生家長群裡,就有一位學生家長向群裡轉發了一個車禍現場的視頻,導致被永久封號。
廣西桂林網民韋桂琴本周一(3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許多人在微信群內局限於瀏覽而不主動發送鏈接,但有關部門對互聯網的監管力度不斷提高,即使轉發圖片也有被封號的危險,因此作為網民對網絡監控可謂防不勝防。
韋桂琴說:現在的網絡環境和過去都不相同,我覺得政府管制的內容已可說是全方位進行,特別是現在官方通過大數據進行言論管控,可做到定點管控。
除此之外,有一學校員工近期曝料,校方接到上級緊急通知,對全體教職工的微信工作群和微信小程序使用管理進行摸排,重點自查是否存在違規使用微信及小程序拍攝、掃描、複製、傳輸涉密信息和內部敏感信息的行為。
校方要求全體教職工填寫微信泄密違規行為自查、自糾情況報告表,並簽訂《泄密專項整頓行動承諾書》,限期上報。
粉紅內卷憤而卸載微博軟件
除了微信以外,微博上的言論也一步步收緊。不但異見人士,連活躍的親政府用戶,也有因為不適於當前的網絡輿論環境,而宣告退出。
有網民告訴記者,微博大V、老粉紅@九邊Pro將其微博軟件卸載,原因是網民嘲諷他是「公知」(公共知識份子,或知名知識份子)。關注九邊Pro的張小姐對本台說,九邊Pro評論中國政治、財經,而且發表多部作品,因用詞詼諧有諸多粉絲。
張小姐認為:他的粉絲比較多,雖然他是粉紅,但不屬於那種很激進的,他現在被內卷了。
過去兩年,當局加強對科企的管控,包括騰訊、新浪微博,都多次遭到當局約談及罰款。其中,騰訊在去年7月單月內就被罰款6次,而新浪微博截至去年12月,年內已遭處罰44次。
記者:喬龍/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