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半年封號4.5萬 被批打壓言論自由
2017.03.06
大陸不少社交平台為配合政府維穩工作,均會自我審查,對用戶發出的消息採取多方的限制。其中騰訊公司近日發表報告,指旗下的“微信”,近半年來有4.5萬公眾號,因發放謠言而要接受封號等懲罰。有維權人士批評,這樣根本就是打壓言論自由。(黃樂濤 報道)
對於近半年來有4.5萬微信公眾號被懲罰一事,本台周一(6日)致電微信的客戶服務中心,希望了解進一步的情況,但是,電話卻一直顯示繁忙狀態。
熟悉網絡運作,經常於網上發表批評政府言論的湖南省維權人士歐彪峰對本台表示,政府根本就是以闢謠為藉口,而禁絕民眾發表一些批評政府的言論。
歐彪峰說:其實(當局)說謠言的話,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為在一個沒有言論自由、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裡面,這個謠言的話,它本身就說明一種言論及新聞不自由的一個事實,如果說有新聞自由有言論自由的話,很多謠言就會不攻自破的,當局的話,就是利用這個行政手段,實施這個言論打壓。
他表示,因為微信公眾號是要實名登記的,所以不是每一個微信個人用戶亦會登記,微信公眾號通常有不少“追隨者”,故當局對公眾號的用戶,亦有多方面的限制。他指,若果用戶想發表一些批評政府的文章,但又要避開審查,就要用另類的方式發放。
歐彪峰說:微信公眾號是每個人都可以建立,但是,它有一些門卡,比如說是要通過手機綁定(號碼),實名制的驗證,你註冊成功以後,24小時之內,只能發一篇文章,系統的話,敏感詞是會自動過慮的,很多時候民眾(要發文章)的話,對敏感詞進行替代,你比如說六四在中國就是一個敏感詞,但你如果直接打六四的話,就是文章被審查,不能通過,但是你用諧音,或在六四中間加上符號,這樣子就能迴避審查。
另一名經常於網上發表諷刺時弊文章的廣州維權人士歐伯(原名區少坤)對本台表示,雖然當局現在對網絡進行大力打壓,而他間中亦被當局封鎖交友平台的帳號,但他強調絕不會停止發聲。
區伯說:我覺得自己不會(不發聲),因為我都是按實際老百姓的聲音及現時社會的狀態來發聲,若果民眾真的表白民心,政府應該有個渠道給予老百姓發聲,不是你(政府)說謠言就是謠言,以政府的解釋為唯一的依據,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我(現在)發微博亦發不了,又不能發評論,她(政府)指我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批評監督就說敏感了。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近日發表報告披露,近半年微信平台處罰公眾號約4.5萬個。根據微信平台有關規則,傳謠賬號可能受到禁止發布信息一段時間,或受到封號的處罰。
報告又指,微信通過公眾平台辟謠中心、辟謠小助手等系統工具,處理謠言信息。此外,通過辟謠信息公示、安全教育等方式,提高用戶對謠言信息的辨識能力。
目前,辟謠中心攔截謠言文章累計60多萬篇,辟謠小助手累計回覆用戶求證70多萬次,謠言安全教育累計傳播量超過2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