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公眾視野"消失"進入第10日。再有外國記者週二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接連提問習近平的近況。有記者問到"習近平副主席的身體好嗎,他受傷了嗎?" 發言人回應:"沒有這方面的信息提供"; 記者再問:"習近平副主席會出席在廣西舉行的東盟會議嗎?" 發言人就說:"關于哪位國家領導人將出席有關的活動,我們將適時發布消息"。
中方越是不透明,外界的傳言就越多。《紐約時報》在國際版,引述來自北京的消息就說,59歲的習近平"失蹤"與輕度心臟病發有關。華府的尼爾森報告,則引用一北京的消息說,可能涉及"彭博效應",關乎彭博財經通訊社年初揭發習近平家人的財產問題,而彭博有關的報道在大陸網上仍被屏蔽。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就對本台表示,習近平"失蹤"與政治問題關係不太有關,他相信習近平仍然會是中共18大之後的未來中國國家元首。鄭宇碩說:"目前我們看不到任何中國領導層,就領導的繼承問題作出重要更改的跡像,過去5年甚至以上的時間,中國領導層都希望形成一個可預測、及有一定程度透明的繼承人過程。我相信他們不會輕易浪費過去的努力,也希望繼續維持達到這目標。"
《紐約時報》也報導說,習近平心臟病發,不至於影響他接棒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不過,中國領導人常有長期不在公開場合出現,又臨時取消會見外賓,情況罕見。
週一,中共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頭版,則拿出一則舊新聞,報導習近平9月1日在北京出席中央黨校2012年秋季開學典禮的全文講話。黨報將10日前的舊新聞搬上頭版,更引起民眾不解與更多遐想。
鄭宇碩分析,中共對習近平的處理陷入尷尬之處,正因官方將領導人的身體健康列為國家機密處理。"領導人的健康問題是國家機密,他們很擔心任何這一類的透露,會影響最高領導人,(我們也預期習近平下月會成為最高領導人)影響他的形象。他們的確是怕面對媒體,這拒絕透露的作風,當然面對挑戰也會引起很多猜測與傳言,形成反效果。"
分析指,《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網》和《鳳凰網》等轉載習近平10前的開學典禮講話,旨在"闢謠"。
外間對習近平的神隱則已經出現六、七個版本,包括最早的背部受傷;其他是還有博訊網站流出的車禍,被軍人報復受傷;香港傳媒版,則指游泳受傷,手臂舉不起;甚至指習近平秘密南下深圳,處理香港的反國教科與立法會選舉;中共內部權鬥。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