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台灣2025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原先的2.7%上調至2.9%,成為亞洲四小龍中唯一經濟預測被上調的地區。
中國針對美國大豆、粟米等農產品加徵高額關稅,重挫本地養殖及飼料行業,物價或現新一輪升勢。業界憂慮,農產品供應轉向南美後,恐推高整體進口成本,消費者最終或需埋單。
南韓周一(21日)發現,試圖透過假冒成南韓產品再出口至外國的情況有上升趨勢,當中絕大部份「假韓貨」其實是中國貨,為的是逃避美國高關稅。
美國商務部周一(21日)宣布計劃對從東南亞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面板課徵最高達3521%的關稅,以反制中國政府的跨國補貼和傾銷行為。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鄭嘉如去年7月上任後,遭《華爾街日報》以「職位重組」解僱,她私人控告前僱主兩項「阻撓員工行使工會權並非法解僱」相關控罪,律政司告知需要8星期時間繼續考慮,才會明確表態是否介入案件。
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在網上發文,質疑梵蒂岡只有一天時間通知便決定在周二(22日)召開教宗選舉前首次總會議,令邊緣地區年邁樞機難以準時到達。
菲律賓總統府頒布備忘錄通告,放寬過去30多年來對政府官員與台灣交流的嚴格限制,除了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外,其餘官員日後若是為了經濟、貿易和招商目的,可在使用一般護照、不使用官方頭銜的情況下赴台。
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的夫人何晶周一(21日)在個人Facebook,轉發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評論文章,直指習近平執政12年來「一直表現得像黑幫老大」,現面對關稅戰卻不斷在東南亞展開「魅力攻勢」,顯得格外滑稽可笑。
根據防務網站《19FortyFive》報道,越南已與美國達成協議,計劃購入F-16戰鬥機。若交易成事,將有望成為美越歷來最大規模的防務合作。
美中貿易戰再度升溫之際,中國企業在外交與市場層面雙線部署,掀起一場透過TikTok直銷美國消費者的「工廠價革命」,力圖突圍於外貿困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