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去年香港的《國家安全法》立法後,教育局著手編訂及發布了多份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等文件,清晰地界定了課程涵蓋不同科目等內容。然而,這些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文件,到底是否真正有助國家安全,值得反思。
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面對西方列強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之時,思想家福澤諭吉以提出「保衛國體」為目的去提高人民的智力,教育的目的與民族國家運動相連。日本當時亦積極向歐美現代化學習,晉身世界列強。不過,那是十九世紀。今時今日,國際秩序已大有不同,只強調「保衛國體」的國家安全教育,是否還適合香港?不客觀分析國家威脅,只講國家安全,只會令師生摸不著邊際,不明所以。
中央和香港政府如果是憂慮族群之間的衝突引致市民安全受威脅,可以參考北愛爾蘭的經驗,當地分離主義曾經演化成30多年的武裝衝突,這種背景下,2007年中學推行必修的「地方與全球公民科」,協助當地不同政治理念的人邁向和解,減輕分離主義的力量,或許更值得教育當局借鏡。
主持:樂高、Joe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