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如洪鍾】靖海侯「惡作劇」,本是考驗忠誠廢物的照妖鏡
港府近來「護國安」行動不繼「升級」之際,中國大陸知名博客「靖海侯」日前於微信公眾平台發表一篇題為《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文章,內容主要為《港區國安法》引申的「撥亂反正」行動辯護,指有人擔心導致香港獨特性消失「屬過度解讀」,並將責任歸咎於港府和建制派議員,指「行動引發不必要聯想,與執行者作出不應該的言行有關」。
文章引來政界極大反響!謝偉俊引述靖海侯文章說,現時政府在執行上「偏得太左、乜都國安法」,認為香港本屬寬鬆社會;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認同靖海侯文章所指,以公共圖書館早前下架部分書籍一事為例,質疑官員未能掌握國安法內容,提醒港府切勿矯枉過正;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12日在微信公眾號發文,引述靖海侯對香港如何維持「一國兩制」下獨特性的觀點,認同《香港國安法》被「泛化利用」,「國安法」成為少數人當成辦不成事情的擋箭牌等論述,說有一條原則最為重要,就是香港是一個經濟城市,而不是一個政治城市,這是否意味香港因為某些官員泛化濫用國安法而變成「政治城市」?
最為激進的,要算是被國安警察通緝的袁弓夷之子袁彌昌!袁彌昌在《明報》撰文直言,國安法治港造成香港人口及人才大量流失,國際聲譽跌入谷底,外國人不願來港,經濟面對種種挑戰,形容現在香港淪為一潭死水,國際地位及對中國的價值都急速下滑,「中美交惡的時候,香港是磨心和犧牲者;現在中美關係回穩,它依然是犧牲者,並且每况愈下」,認為是治港「方程式」出問題,若無法扭轉,香港看不到未來。
及後「靖海侯」卻急轉彎,以「借題發揮,莫成了『軟對抗』」為題,再撰文直指本港社會就其文章的討論,「變了形、走了樣」,並就其觀點加以澄清,強調絕非在說國安法在整個執行層面被「泛化利用」,更不是批評港府的治亂政策和紀律部隊的執法行動。歸咎於媒體最開始的報道僅關注文章一小部分,令到很多人沒有看原文,也沒看全文,「一些別有動機的人借題發揮,試圖打亂香港撥亂反正的節奏。」
靖海侯更不點名反駁袁彌昌,指其借機搬出「治港方程式出問題」的觀點,「將個人臆想及陰謀論注入其中……這些現象,可笑且荒謬,所說觀點既非事實,也絕非靖海侯所同意。這些『借題發揮』和『蓄意延伸』,不僅對保持香港的穩定無益,更背離了討論『保持香港獨特性』的初衷。有關說法,有必要予以澄清」。
那麼,「大公報」後來發文肯定靖海侯最新文章,說「誤讀可以休矣」,甚至把誤讀者說成是軟對抗之徒。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近日說,將來「23條」立法,正是要針對「軟對抗」者,袁彌昌的文章會否變成經典案例?
主持:鍾劍華、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