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外望】的士被拒續保變人球 制度敗壞互相推卸

0:00 / 0:00

香港的士保險業的龍頭「泰加保險」,早前突然向近萬架的士車主發通知書退保,拒絕再受理的士的保險,出現有生意也不做的奇景;而政府保監局就接管介入,再轉介其他4家保險公司受保;可是有業界人士卻向傳媒透露,政府口說的4間中資公司,所謂受保不但極有限額與費用高昂,而且只接受2年內沒有意外之的士受保,不禁令人懷疑,為何簡單如一個的士問題,在香港特首政府的管理下,都可以不斷爆出這些令人無法理解的混亂。

製造「有生意無人做」的真正源頭,就是的士牌照不是跟司機,而且變成炒賣的資產;由於「人、車」分開,司機向車主租車,無論如何加價,最終利潤都會變成車租,因此作為司機沒有出路,有能力者都不願入行,不但年紀老化,更「劣幣驅逐良幣」,令的士的意外率奇高,於是保費即使不斷加,也追不上意外索償的支出,連保險公司都做不住。

可是所謂業界代表,卻只是為了保障炒牌者的利益,例如建議應改由司機買保險,而非車主,那麼為何的士牌由車主擁有,而非司機?為何不是「開車有其牌」?業界不斷說政府不許加價,真相是每次加完價都必定加車租,除了令炒價更盛外,又怎會令司機收入增加?十幾年來年年要求加價,問題卻只有不斷惡化,令更少人乘搭,根本完全不為了解決問題,這就是今日香港政策問題的死結。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