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外望】郵寄選票惹爭議 香港恐步後塵

0:00 / 0:00

美國多個州份的選舉結果,都因為大城市的點票問題,以及郵寄選票等,引起爭論;其爭論的題目,包括投票日之後收到的選票,應否計算在有效票之內,以及為何如此多的郵寄延誤,以至有否選票寄失等;然而對香港人而然,大家對假票的擔心截然不同,就是香港以往從來都不接受郵寄,因為大家都擔心政府帶頭造假,而特區政府研究在中國大陸投票,更是清楚是為了這種「國家級造假」。

事實上科技方便了投票或點票,但也方便了造假;比起親身投票造假的成本較高而然,能夠郵寄選票或授權選票,不但令檢查的成本大增──例如核對簽名,核對身份,核對是否合法授權等,亦增加了點票的難度;以往如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在佛州的點票機問題,即成為了爭議的對象;缺乏親身的監察,依賴對機器的相信,一旦出然問題,輸的一方就會立即表達極度的不信任,從以往多次大選可以見到,這不獨是一黨的問題,而是永恆落後者的問題。

如英國的選舉,就規定了投票結束後抵達的票數,將不獲點算,其原因就是擔心郵戳造假,以及無限期等待點票結束的問題;反之美國一方的爭論,甚至爭議到究竟是否故意延誤郵寄,以至減少郵政預算,另一方則反指這是因為疫情令郵政蝕本,不斷增加方便投票之門,以至無限期增加點票成本,對排隊親身到票站表態的人不公平;這些爭論除了政黨之私,本身就是投票制度決策的取捨,是灰色地帶需要討論,而不是簡單的黑白分別;當然,對香港而然,當執政的當局,完全只是為了掌握管治權力,與美國兩黨各自有其權力基礎的環境,是完全不同的。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人及嘉賓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