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主要內容【碩破天驚】高鐵敗港產,陳帆視等閒;上市公司設黨委,金融中心地位危
高鐵香港段自周日(23日)通車至今約一周,乘客量由首日的7萬5000人次,跌至第三日不足3萬8000人次,不及政府預測的日均8萬乘客量的一半。按照政府與港鐵的高鐵營運協議,港鐵只負責最多15%虧蝕,超過15%虧損政府需補貼八成。學者梁啟智預言,高鐵至本年底將虧蝕過億,一年約虧蝕5億!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大型跨境基建累積客量「有個過程」,「我有一個信念,時間會證明一切。」陳帆想證明甚麼呢?簡單如以身作則,上京述職也不願光顧高鐵,憑甚麼證明市民長遠而言會陸續選搭時間、成本皆次的高鐵呢?時間似乎只會證明,無論高鐵如何成為港人長遠負擔,他也不需負上任何誤導市民的責任!
《蘋果日報》報道,去年至今已有123間本港上市公司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公司加設黨委之餘,還肆意擴大黨委權力,凌駕股東利益之上,那是視香港監管機構如無物!有關國企或央企都設黨委書記1名,部分再有副書記。以四川成渝高速公路(107)為例,黨委設9至11名。新增章程指,黨委有權依紀依法對違反黨紀的行為和腐敗問題案件進行嚴肅查處。那這些上市公司董事司局,無疑同時受到證監及中共黨委監督。
維權投資者David Webb指,共產黨的目的是鞏固黨的權力,但在章程中給任何人或組織特權,都是壞主意,他歸咎罪魁禍首是港交所,認為這個修改,明顯有利益衝突。港交所容許由國家操縱的股東去投票,是蠻橫的決定。
身兼全國政協、屬建制派的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張華峰表示,「作為小股東,都覺得未必對持有股票小股東有利」,更明言「有少少倒退」。港交所及證監,為國企明目張膽擴黨委,容許利益衝突,明顯對本地企業及外資不公平。這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造成多壞的影響?
主持:鄭宇碩、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