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的關稅戰,中國亟欲拉攏歐盟、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東及非洲國家一同對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二(6日)宣布,經雙方商定,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
《澎湃新聞》報道,林劍在記者會上說,過去幾年中歐立法機構交往,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出現了一些波折」,當前形勢下,雙方都認為中歐加強對話合作十分重要,中方相信並期待,隨著中歐全面恢復立法機構的交往,雙方的交流和理解將更加深入,為中歐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
習近平:成就彼此照亮世界
同時,《央視》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中歐建交50周年互致賀電。習近平表示,中國和歐盟是全面戰略夥伴,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再次來到關鍵十字路口,健康穩定的中歐關係不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
他說,高度重視中歐關係發展,願同科斯塔和馮德萊恩一同努力,以建交50周年為契機,總結中歐關係發展經驗,深化戰略溝通,增進理解互信,鞏固夥伴定位,擴大相互開放,妥處摩擦分歧,開闢中歐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
早前有報道指中國計畫解除在2021年對歐洲議會人權小組,以及5名現任和前任歐洲議員的制裁,當中包括「友台小組」成員,他們都曾批評中國人權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上周三(30日)回應稱,中歐立法機構交往是中歐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希望雙方相向而行、加強交往,歡迎歐洲議會議員多到中國走走、看看」。
當日議員遭制裁後,歐洲議會中止與中方的官方對話,並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審批程序。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Roberta Metsola)其後證實中國決定取消對部分議員和人權小組委員會的制裁,惟這並不意味歐洲議會將忽視歐中關係中持續存在的挑戰。
梅措拉強調,身為主席,有責任確保議會每個成員都能不受限制地自由行使職務,議會成員必須能夠與中國同儕討論歐洲利益,而不必擔心後果,「我們與中國的關係仍然複雜且多面,最好的方法是透過交往和對話來處理。」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