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現任天朝儲君。對於民眾(包括他自己和近侍)究竟該不該了解自己歷史,其用心似乎深不可測。剛說過“有損黨形像的堅決不可對百姓說”;幾個月過去,不過去年年底,剛出台一個眾人歡呼的《179號議案》(“毛澤東思想”不再列入決議文件);不意沒過三個月,這位又在兩會當口跑到韶山,相當打眼地給“太祖”(網民敬稱)獻花籃去了。
毛澤東究竟何等樣人、為中國(包括中共)造下多少孽,皇儲難道一無所知?當然,在他父親,那位以其正派、寬厚、求實而在中共裡邊實屬鳳毛麟角的習仲勛,突然在八屆十中全會上遭冤屈的時候,他不過三歲;隨後十六年的磨難,正是這孩子長大成人的關鍵歲月。就算習仲勛在家中從不議論國事,習家人並不知道閻紅彥銜恨密報“利用小說反黨”的時候,一門心思“反擊右傾”的太祖有多麼高興,但他爸“平反”、全民有限“思想解放”至今,三十多年啦!
對太祖高調敬奉,一定自有其功用。只看眼下重慶“山河一片紅”那瘋勁,難道薄熙來忘了太祖怎麼唆使爪牙向“61人叛徒集團”下狠手?如果將“紅色法統”這種相當虛妄的“說道”放在一邊,以我輩問史人之見識,所能想到的,就是功業了。功業啊!想想90年前12人蜷在南湖的船上開會,再看今日令世界瞠目的崛起,多少道坎兒在太祖統帥下跨過——特別日寇投降之際:瞧國府那時之氣勢,“世界四強”之一!要錢、要人、要槍、要正宗身份,一樣不少,怎麼就稀裡嘩啦地敗在了“毛酋”手上?
如今在中國以熟讀史籍、融會貫通,又能巧妙地處理好自己立場,從而大紫大紅的軍人作家金一南寫道:
蔣介石最終敗給了毛澤東。為何而敗?是敗於主義,還是敗於槍杆?是敗於對歷史的把握,還是敗於對未來的規劃?蔣終生不解……中國共產黨為何具有如此巨大之號召力,如此堅韌之戰鬥力,和如此頑強之生命力?從古至今,中國哪一個政治集團能夠如此?”
問得好。如果答案是“沒有”——沒有一個政治集團能夠如此,那麼,中共這個政治集團,到底在哪裡有別於其他?
我們都知道太祖曾經鬧過一個與武裝奪權看似沒什麼關聯的“延安整風”。作為整風開場,有一個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個“文藝為什麼人”(而且當場主要聽者也大都是文人)的“講話”,以前每年都要隆重紀念。就算現而今“文藝”已經順理成章地只“為”出得起錢的人,起碼五年、十年還要吆喝一次——確實沒有哪一個政治集團會這麼干。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