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晴专栏:败给毛,败在哪里?

【《言论控制肇始 -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之7】背负著沉重的历史包袱,中国又到了如何前行的关头。于是乎,政坛人物之行止,越发让人难以捉摸。

2011.04.21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比如现任天朝储君。对于民众(包括他自己和近侍)究竟该不该了解自己历史,其用心似乎深不可测。刚说过“有损党形像的坚决不可对百姓说”;几个月过去,不过去年年底,刚出台一个众人欢呼的《179号议案》(“毛泽东思想”不再列入决议文件);不意没过三个月,这位又在两会当口跑到韶山,相当打眼地给“太祖”(网民敬称)献花篮去了。

毛泽东究竟何等样人、为中国(包括中共)造下多少孽,皇储难道一无所知?当然,在他父亲,那位以其正派、宽厚、求实而在中共里边实属凤毛麟角的习仲勋,突然在八届十中全会上遭冤屈的时候,他不过三岁;随后十六年的磨难,正是这孩子长大成人的关键岁月。就算习仲勋在家中从不议论国事,习家人并不知道阎红彦衔恨密报“利用小说反党”的时候,一门心思“反击右倾”的太祖有多么高兴,但他爸“平反”、全民有限“思想解放”至今,三十多年啦!

对太祖高调敬奉,一定自有其功用。只看眼下重庆“山河一片红”那疯劲,难道薄熙来忘了太祖怎么唆使爪牙向“61人叛徒集团”下狠手?如果将“红色法统”这种相当虚妄的“说道”放在一边,以我辈问史人之见识,所能想到的,就是功业了。功业啊!想想90年前12人蜷在南湖的船上开会,再看今日令世界瞠目的崛起,多少道坎儿在太祖统帅下跨过——特别日寇投降之际:瞧国府那时之气势,“世界四强”之一!要钱、要人、要枪、要正宗身份,一样不少,怎么就稀里哗啦地败在了“毛酋”手上?

如今在中国以熟读史籍、融会贯通,又能巧妙地处理好自己立场,从而大紫大红的军人作家金一南写道:

蒋介石最终败给了毛泽东。为何而败?是败于主义,还是败于枪杆?是败于对历史的把握,还是败于对未来的规划?蒋终生不解……中国共产党为何具有如此巨大之号召力,如此坚韧之战斗力,和如此顽强之生命力?从古至今,中国哪一个政治集团能够如此?”

问得好。如果答案是“没有”——没有一个政治集团能够如此,那么,中共这个政治集团,到底在哪里有别于其他?

我们都知道太祖曾经闹过一个与武装夺权看似没什么关联的“延安整风”。作为整风开场,有一个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文艺为什么人”(而且当场主要听者也大都是文人)的“讲话”,以前每年都要隆重纪念。就算现而今“文艺”已经顺理成章地只“为”出得起钱的人,起码五年、十年还要吆喝一次——确实没有哪一个政治集团会这么干。怎么回事?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