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晴專欄:劉霞的大名單

網上傳來監禁中的劉霞致朋友們的一封信...

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他的祖國——中國當局不高興。想當年德國記者奧斯維茨和緬甸社會活動家昂山素姬獲和平獎,納粹當局和緬甸軍方也相當不高興。印像中,他們最後能否前往領獎,都掀起過一陣本土強權v.國際社會之波濤。

2010年的頒獎大會12月10日舉行。當局會不會以某種雙方接受的方式暫放曉波——像當年希特勒、戈林親自操盤那樣?或許睜只眼閉只眼,任憑親屬前往——像當年緬甸軍人那樣?

作為中國公民,我們當然期望自己的祖國在對“人權”的理解上,與世界同步;更希望溫總理普世價值的理念,在具體事件上兌現一兩樁。比如說,咱們堂堂人民共和國不管怎麼著,總不能比納粹德國和緬甸軍政府還不如吧?胡溫二位先生,對曉波獲獎,你們可能不同意——去年奧巴馬獲獎,不同意的多了去了——既然已成事實,無妨大度一點,解除監禁,讓劉霞去奧斯陸:與世界和解,為你們常說的中國未來和諧發展做鋪墊。

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局勢未見緩解,只有一封以劉霞名義發出的“給曉波朋友們的公開邀請函”在網上傳播。

在這封信裡,劉霞說,因為“曉波或者我前往領獎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遂開列了一個140人的大名單,“公開邀請下列曉波同道和朋友們參加12月10日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和平獎頒獎典禮”。

這名單頗具劉曉波兼收並蓄特色: 李銳、張藝謀、丁子霖、王石、韓寒……等毫不相干各界名人濟濟一堂;至於徐友漁這樣的重磅好友竟告闕如,只令人體念監禁中之劉霞之心力交瘁。好在這140人起碼有兩點共同:一,曉波的朋友,為他獲獎由衷欣喜;二,中國公民,並且居住在中國。

以諾獎委員會所發布的劉曉波獲獎緣由,我以為,最該在12月10那天前往奧斯陸“分享這份榮耀”的,當屬北京的周舵和張祖樺。1989年6月3日夜,周舵手舉小白旗,走向金水橋,代表劉曉波等四人與荷槍實彈的上校團長談判。張祖樺則是《08憲章》的共同起草人。

在這20年間,多少中國志士受殘害、遭監禁啊:胡佳、陳光誠、高智晟……多少人忍受著自身極度精神痛苦為社會呼吁:天安門母親們、傷殘者們……多少人頑強地盯在自己的崗位上,無論榮譽還是迫害,全然不為所動:吳思、劉蘇裡、崔衛平、冉雲飛、姚立法……。

其實,中國人為自由而受苦,遠非只發生在這二十年。劉霞的大名單補了挪威諾獎委員會的不足,開列出早在1940、50、60和70年代就開始奮爭的鬥士:90多歲的李銳,80多歲的李普、杜光、於浩成,70多歲的、鐵流、鮑彤……他們應該前往奧斯陸。在他們有限的歲月裡,親眼見證世界對他們抗爭的支援。

筆者本人有幸為劉霞視為“曉波同道和朋友”而列名其中。平心而論,為中國現代化而奮鬥,無論所吃艱辛還是所做貢獻,筆者自揣,都無法與名單中任何人相比。就算只論與曉波的交情,筆者真正與他面對面交往,也不過數十小時,何況還曾寫文章批評他。

作為公民,我們如今正痛心地看到,中國外交霉頭頻觸。曉波這事,比起國土、資源等重大事務,應該說,是容易處置的。釋放小波:告訴世界,在中國,任何公民都有就重大國是向政府建言的自由。要是劉雲山者流覺得這麼做簡直等於天塌地陷,那就放了竟日無非沉浸在詩歌與攝影中的劉霞。

如果都不行,從現在到頒獎禮還有一個多月,就讓真正與獲獎人一路艱難前行的好朋友、真哥們兒前往奧斯陸。要是當局對這樣的呼聲不理到底,劉霞名單中沒有一個人能夠獲得正當手續出國——上蒼眷顧,筆者碰巧眼下正在加拿大參加學術會議。

為撫慰獄中曉波;監禁中劉霞;以及一個又一個受監視、被跟蹤、遭看押、被警告的國內“上名單”朋友——他們如今已從“被喝茶”升級為“戴頭套”——並告訴世界,並不是每一個抗擊專制的中國公民都無由欣逢盛典,筆者只有義不容辭啦。

家裡來信,知道當局已然派員蒞臨寒舍切切關照。我也請北京家人將該文呈示,懇望他們——如20年來每次那樣——逐級上報,最終得到當局大度決策的好消息:“已經有更棒的人去啦。”

於是,我這個劉霞名單裡邊最後一名,遂可免掉旅途辛勞,從加拿大學術會場直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