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在華爾街發作的則是“中國病”。這個病是在市場經中營弄虛作假、缺乏誠信為特征的。在美國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那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從今年三月到五月短短的兩個月內,已經有近二十多家來自中國的上市公司連續被處罰。其中十八家被停牌,四家被勒令退市。在不少被勒令退市和停牌的公司的名字上,都有著“中國”的標志,例如:“中國清潔能源”、“中國教育集團”、“中國綠色農業”、“中國高速傳媒等等”。
曾幾何時,這些公司的股票,連同其他的“中國概念股”在華爾街頗受青睞。尤其是在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機泛濫,西方的公司紛紛報告運營虧損的時候,這些來自中國的公司的平衡表上卻是利潤可觀,理所當然地被買價當作搶手貨爭購。但是,同樣是這些公司,他們的經濟表現卻在頃刻間備受市場質疑,竟然招致被停牌甚至被勒令退市的厄運。他們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這些“中國概念”公司被揭露的問題非常簡單而且具有共同性,那就是“造假”。這些公司通過虛報利潤等在市場上行騙,忽悠顧客,抬高股價,在美國市場上圈錢。他們不僅造假,而且造出的假可以大到無邊無際,終於引起了市場的懷疑。於是乎,在美國市場上比比皆是的那些專門通過獵殺造假上市公司來盈利的企業和個人便伺機而動,通過“作空“的方式設下陷阱,然後對這些作假公司的報告公開提出質疑,迫使其股價下跌,從而賺取價差。
中國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也引起了美國金融管理部門和立法部門的關注。早在前年年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便對這些公司展開了調查,國會眾議院的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也密切地跟進調查進展情況。當然他們的調查也曾遭遇到不少困難。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就曾經公開抱怨,說是他們的調查“無法得到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配合”。
公平地說,在美國的這些中國上市公司炮制虛假財務報表,除了中國公司本身的問題之外,那些通過幫助這些公司在美國上市而忙碌的“掮客”們也難逃責任。這些掮客大多是一些身居美國的“愛國華人”,既了解美國股票交易市場的規則,有了解中國公司急於上市圈錢的心態。這些人大多在幫助中公司上市之後便賺錢走人,再去尋找另一家公司如法炮制。問題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最終造假騙人的畢竟是中國公司。
其實,中國公司造假在股市圈錢在國人那裡早已不是新聞了。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這在中國是一個常態。往更廣泛一些說,在現在的中國,企業通過造假來從消費者口袋裡掏錢也是一種常態。近幾年來,圈錢圈到美國市場,利用的是不過是美國人對這種在商場上弄須作假、誠欣全無的“中國病”沒有什麼免疫力而已。用一句中國人的俗話來說,這一次,這些人可真實“光著屁股推磨”,轉著圈地丟人丟到大西洋對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