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評論:何以五名挪威人就能使中南海聞歌亂舞?

過去的一周,在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國家關心中國的人中間談論的最多的消息莫過於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中國公民劉曉波的獲獎以及中國老百姓、中國政府和外國政府的各種反應持續數天成為除了中國以外的世界大報和電視的頭條新聞。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國家的政府要人都公開對劉曉波的獲獎表示支持,並且要求中國政府立即釋放這位因言論獲罪的新科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甚至連一向避免就中國人權狀況發言的日本首相這一次也都公開加入了這一呼吁的陣營。

NoblePeacePrize305.jpg
挪威諾貝爾和平獎獎章。(法新社圖片2004年資料)

劉曉波畢竟是一名中國公民,而且中國政府對待劉曉波和所有類似劉曉波的中國公民的態度也正是促成劉曉波在多年被提名之後最終在今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世界輿論理所當然地將關注點聚焦在中國政府的反應上。而中國政府的反應也的確 “不負眾望”,其反應完全與絕大多數政治觀察家們所預測的不差毫分。

中國政府的反應是其在國際問題上慣常使用的 “抗議四部曲” 中的三部:官員出面譴責;政府發出外交照會表示抗議;停止部長級官員的交流。至於第四部曲-組織御用學者發表批判文章-中國政府在劉曉波問題上倒是沒敢大量使用,因為在它看來,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關於民主、自由的文章都不應該讓中國老百姓讀的太多,不然太容易影響 “政治穩定”。

想來真是有些不可思議,甚至是有些滑稽可笑。中南海中那九個面孔嚴肅的男人言必稱代表十三億中國人民,而諾貝爾和平獎的評獎和頒獎地的挪威只有四百多萬人口,評獎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更是只有五個人。何以這蕞爾小國的一男四女竟然能夠使得這泱泱大國的政府如此聽話地聞歌起舞呢,而且舞得非常的蹩腳呢?

說中國政府舞的蹩腳,是因為中國政府的反應實在是有失常理。中國政府不願意讓主張通過和平方式爭取自由、民主的劉曉波獲獎的立場眾所周知。但是由此去譴責甚至威脅挪威政府就實在是由些不著調。殊不知著評選委員會的五個人雖是由挪威議會所任命的,但是他們並不是現任的國會議員,也不是現任的政府官員。在他們討論獲獎人選的時候,挪威政府和議會的人員不僅無權投票,甚至連在現場觀摩的權力都沒有。

在我看來,中南海會議桌前的那九位政治局常委如此憤怒,而且憤怒得失態,恐怕是他們內心裡的一種 “崇洋潛意識” 使然。中國每年發生的群發性抗議活動數以萬計,參與的人群少則數十,多則數千。對此中央政府常常是不加理會。因為在他們心裡,中國政府的所作所為是否被中國人批准並不重要,但是一定是要爭取洋人承認的。

麻煩是,洋人和中國人都是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將自由、民主視為歷史潮流。但是這一潮流對政治局的常委們和他們所代表的那些利益集團是不利的。因為順應了這一潮流,他們的經濟、政治特權就會喪失。又要得到洋人們的贊揚,有不能有絲毫的利益損失。如何才能做到兩全其美呢?

這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政府已經逐漸摸出了些竅門。對於藍眼睛高鼻子的商人和商人般的 “學者” 和政客們,他們的贊揚是可以用錢買得到的。但是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總有不願意為錢而出賣靈魂的人,而偏偏這諾貝爾和平獎評委會的這一男四女五個挪威人就是這種人。而諾貝爾獎在國際上的聲譽又偏偏高出了所有那些被中國政府花高價買通的 “國際友人”。這怎能不讓已經習慣了在世界上用錢開道的中國政府惱羞成怒?

我想這應該是中國政府反應過度和失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