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評論:軍隊總長發飆反映出中南海方寸已亂
2010.11.05
陳炳德的發飆看似與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劉曉波有直接關系。面對德國防長,陳炳德抱怨道,劉曉波獲獎是美國通過挪威政府向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施壓的結果。不知道他屬下的專門獲取海外情報的總參情報部是否為這一結論提供了准確的消息來源,但是稍微有一點西方政治運作常識的人都會視此話為天方夜譚。要知道,幾年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美國下台副總統戈爾,假如美國政府有如此的神通,當時的在任總統布什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自己的政治對手戈爾獲此殊榮的。
陳炳德關於劉曉波獲獎的另一番評論更是讓人懷疑這位三星將軍起碼的邏輯思維能力。他說:“如果一個人反對美國政府將被定義為恐怖分子,如果他反對中國政府,便可以獲(諾貝爾)和平獎。”對於要求中國政府釋放因思想和言論獲罪的劉曉波的強大的世界輿論,他統統視之為支持恐怖主義的行動;而那些民主國家的政府由於聲援劉曉波所代表的中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人權的鬥爭,他們在陳將軍眼中便都成為“恐怖主義者”劉曉波的“犯罪同伙”。
這番聽起來似乎義正詞嚴的指責既缺乏事實根據,也缺乏起碼的邏輯。殊不知,在當今世界上,單是反對一個國家的政府是不能成為認定恐怖主義分子的充要條件的;只有煽動和實施恐怖手段攻擊平民的那些人才是恐怖主義者。劉曉波從來沒有使用恐怖手段、也從來沒有宣傳使用恐怖手段來攻擊平民;即使面對暴戾的中國政府,他所主張的也只是運用和平手段來為民主自由抗爭。劉曉波的言論和行動顯然與恐怖主義沒有絲毫關聯;他的獲獎是實至名歸。而陳炳德竟然在光天白日之下指鹿為馬,除了再一次充分暴露出了自己以及他所代表的那個政府的無知和專橫之外,沒有任何新意。
其實,最令筆者擔心的倒不是陳炳德的態度專橫和邏輯混亂,而是中國軍隊的首腦出來公開向世界發表政治評論這一做法本身。嚴格說來,與身為政治家的來訪的德國國防部長古騰貝格不同,陳炳德是一個職業軍人。在現代國家裡,軍隊總參謀長的任務不是政治說教,而是實施軍事指揮。相當一個時期以來,即使是在中國的黨軍體制中,由一個職業軍人出面就政治問題面向世界高調地發表言論,這也是不多見的現像。
四十多年前,毛澤東倚重林彪和軍隊發起文化大革命,是因為他當時感到自己的政治權力遭到高層同志們的威脅。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中國的決策層一直小心翼翼控制著軍隊,不讓軍隊來主導中國的政治發展。今天,中國的軍隊總參謀長如此公開地挾軍權干預政治,不知道這是因為中國的最高層因為政治歧見加劇而有意放出陳炳德來向對手展示威懾,還是因為軍隊看到中南海的決策者亂了方寸,徑自出面衝擊中國的最高政治權力。不管是那一種情況,對中國而言,軍隊干政都不是一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