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評論:翹首等待習近平復興中國的“改革頂層設計”

習近平上台伊始,將自己的歷史使命定位於領導中國完成民族復興的“偉業”。從他擔任總書記之後的第一次記者會的告白,到他率領其他六位常委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發表的講演,到他最近在廣東深圳巡視期間的多次講話,都是圍繞著“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這個恢弘的主題而展開的。顯然他也是希望以此來激勵人民的鬥志的。

2012.12.14

 

其實中國近代以來的歷代領導人無一不將領導中國走向復興之路作為他們所追求的目標。從光緒皇帝到袁世凱,從孫中山到蔣介石,從毛澤東到鄧小平,都是以復興國家為己任的。無論他們最後做得如何,至少他們都是這樣來開始他們的政治生涯,並接這樣向他們的國民表白、向全世界表白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習近平上任以來的這些講話實際上算不得有什麼特別之處。

中國的許多領導人在領導中國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不斷地取得進步,隨後又不斷地向後倒退,這種進一步退兩步的模式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以國民生產總值來衡量,中國民族在二百年以前曾經達到世界總額的近四分之一。比現在所占的份額要高出許多。但是不出二十年,便從頂峰跌下來,成為一個被人瞧不起的落後民族。

習近平有什麼新的辦法,保證中國能夠持續地實現經濟增長,保證中國社會的長治久安,保證增加中國人民的幸福福祉,保證中國能夠真正地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現代文明之邦呢?從習近平近來的講話看,我們還看不出任何實質性的錦囊妙計。僅僅幾句“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之類的口號,幾條只涉及毛皮的改變作風的規定,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當然人們也看到,與其前任相比,習近平和他的助手李克強上任之後談改革談得比較多。而且習近平上任之後的第一次出京視察,沒有像十年前的胡錦濤那樣去朝拜中國“共產主義”的聖地,而是到了中國當初改革的最前沿,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最接近之處的廣東深圳。無疑這是一個可喜的征兆。但是以中國之大,中國的局勢之復雜,僅僅這麼一點點“像征性”的舉動也是遠遠不夠的。

“改革”在中國已經成了一個定義含糊的詞彙。三十年前, 胡耀邦、趙紫陽和和萬裡等人在談改革的時候,說得是根本性的制度變革、方向性的政策變革、和自上而下的人事變動。用當時的流行語來形容,改革就是一場革命,一場不流血的革命。現在,“改革”成了一個大籃子,裡邊裝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東西。這樣的改革已經完全失去了其本質含義。

習近平、李克強等人說的改革究竟是哪一種改革?人們現在還不清楚。但是人們顯然是朝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改革、一個涉及深層次的體制弊端的改革、一個具有重大方向性的政策變化的改革去解讀的。這種解讀對與不對,現在還沒有實際的內容來證明。

據說習近平和他的智囊們是“頂層設計”一詞的發明者。他們意識到,中國的改革走到了今天,摸著石頭過河已經不管用了,需要一個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方法有效的設計。而且這樣的設計需要來自“頂層”。現在的問題是,不知道習近平端出他真正的改革“頂層設計”的時間有多長。時間太長,人們的希望就會變成失望。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