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沈大偉教授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即將瓦解"的文章,稱"結束中國共產黨統治的大戲已經開始",並且認為"習近平魯莽的政策正在將中國帶入崩潰的邊緣"。沈大偉的文章一發表,立即引起了中外政治分析家的激烈爭論。其實,沈的文章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主要不在於文章的觀點,而在於沈大偉本人關於中共前途的觀點的急劇變化。
在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中,沈大偉歷來被劃入親北京的陣營。他曾經發表文章,論證中國共產黨統治的"調適性"和長期執政的可能性。但是,在中國政府在各級官員中大張旗鼓地"打虎拍蠅"的時刻,在常人認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政治權力日益鞏固的時刻,這位歷來親中共的美國學者,突然認為習近平正在帶領他的黨和國家走向覆滅。正是他的劇烈的觀點改變,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沈大偉試圖從多個角度論證他的觀點,其中包括:中國的經濟精英們大量逃離中國;習近平在完全喪失信心的情況下,不得不全面加強對意識形態的控制;體制內官員們對習近平政策的違心應付和消極抵抗;習近平的"選擇性反腐"加劇了黨內派系之間的爭鬥,從而進一步損害執政黨的執政能力;中國經濟正陷入系統性的危機,且看不到出路。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推行的"黨國制度",肯定是一種違反現代文明的制度,是一種與爭取自由權利的人性背道而馳的制度。對於這一點,並不需要太多的論證。只要看看中國的執政者是多麼辛苦地警惕和鎮壓來自民間的不同政治觀點,看看他們是如何不惜成本地對媒體、學校、意識形態,以及全社會進行處心積慮控制,就不難看出連他們自己也明白這個制度是如何的不得人心。
這樣的制度被一種符合人性的制度所取代是遲早的事情。至於這種變更什麼時候和以什麼方式發生,則有多種可能性。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執政黨越是頑強愚蠢的反抗,所引起的社會動蕩就會越大,老百姓為轉型所付出的成本,就會越高。習近平上台以來進一步集中權力、進一步壓縮不同意見的表達空間、進一步拒絕憲政的魯莽政策,正在將中國繼續引入這種高成本的轉變軌道。
習近平正在不惜代價地證明,他要充當挽救一個走向沒落的集權制度的英勇"男兒"。他可能還為此充滿了使命感。但是在旁觀者看來,他只不過是一個不知深淺、一味蠻干的魯夫,與其他那些志大才疏的"太子"們沒有任何不同。沒有人會在乎習近平個人正在走向一條危險的政治旅途;但是,他正在將中國帶入一條危險的旅途,這一點許多推崇他的人還沒有清醒地認識到。
在我看來,習近平的危險在於,他最終將成為一個既沒有民間擁戴者,又沒有政治盟友的孤家寡人。他的反腐口號是得到民間的歡呼的,但是這種歡呼更多的是出自於民眾對腐敗官員的仇恨和對現有制度的嘲弄。當最終的刺激成為過去,尤其是當人們意識到執政黨的反腐只不過是另一場的權力場游戲的時候,民間的歡呼將會消失,反腐的舞台上將只剩下習近平一個人。
對習近平更危險的是,他已經成為了腐敗官員的"頭號公敵";腐敗的官員則是這個制度的主體;而習近平卻堅持在維護這個制度的前提下反對腐敗。正因為如此,假如習近平真的有反腐動機而又想維護這個制度,他是在打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如果習近平的反腐真的是權力游戲,由於他觸動面已經超過了他能控制的範圍,官員們先是消極等待,繼而群起反擊的可能性極大。
總之,習近平正走在危險的征途上。他的個人的政治前途不足為道;他正在加速這個黨的滅亡,這個黨的滅亡也是人心所向。但是,在執政黨滅亡的過程中,習近平和他的同事們拒絕任何可以替代的政治力量,從而正在將這個國家引向危途。我想,這就是越來越多的分析家們"看衰中國"的邏輯所在。(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