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恆甫在幾年前與光華管理學院的時任院長張維迎有過公開衝突,起因是鄒被張免去了該院應用經濟系主任的職務。北大校方當時顯然是持支持張維迎的立場,不僅沒有鄒恆甫的投訴,而且在幾個月之後進一步解除了對鄒恆甫的聘用合同。鄒恆甫本人對此極為憤怒,甚至給當時的教育部長寫公開信,指責他被解除行政職務和被解除聘用合同純粹是因為北京大學以及光華管理學院的負責人對其挾嫌報復。但是他的憤怒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從表面上看,在過了近五年之後,鄒恆甫此番歸來再作"困獸鬥"正是為了了解他與北大和光華管理學院的舊帳,正可謂是"君子報仇,十年未晚"。但是此事在網上得到了如此廣泛的呼應,卻是不少人始料不及的。從數天來網上的反應看,對鄒恆甫的指責表示不相信的人似乎只占少數。而多數人對鄒恆甫的微博是持支持的態度,還有不少人對該事件引起的北京大學的尷尬持幸災樂禍的立場。
北京大學歷來被視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北大的教授們也被視作精英中的精英,曾經在國人中間享有很高的威信。北大教授遭受群體侮辱在其歷史上大體上有兩次。兩次都發生在共產黨執政時期。一次是自從一九五十年代所謂的"反右鬥爭"以後,直至那場令全國的知識分子都膽戰心驚的"文化大革命"。在這個期間,北大和全國的知識分子被執政黨及其追隨者當中羞辱,不少知名教授們由於不堪受辱而自殺身亡。
第二次北大的教授們遭到群體性的侮辱則是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在中國實行市場化的經濟改革之後,尤其是在一九八九年那場血腥鎮壓之後,中國政府利用逐漸充盈的國庫,開始有意識的對知識分子實行"收買"政策,以利用知識分子來為執政者一些不得人心的政策背書,成為他們操控輿論、愚弄命中的工具。
北京大學在中國知識界的顯赫地位使得北大的教授們在這場政府的"收買"行動中得到了大量好處。他們中的不少人也"乖巧地"一改長期批評政府的立場,成為中國執政者"心領神會"的合作者。正是這種立場的轉變使得北大教授的名聲遭到重創。
北大教授遭受的第一次侮辱源於與執政黨的對立立場,行暴者是中國的執政黨。在那場劫難中,北大的教授們雖然在肉體和精神上遭到野蠻的摧殘,但是他們在國人中的威信並沒有喪失。而第二次遭受的侮辱則是源於與執政黨的合作,他們在物質上得到了不少好處,但是他們在中國民眾中的威信卻一落千丈。
從北大校長在官僚面前的那些趨炎附勢的嘴臉,到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語無倫次地對普通民眾的惡罵,再到那些不斷被披露的教授們利用職權對手下的女學生們的"潛規則",所有這些都成為被國人詬病的話題。在國人眼中,北大的教授成為勾結權貴、欺壓民眾的幫凶。不管北大教授是否有錯,任何關於北大的負面新聞都會引起人們的一陣亢奮。 這些正是為什麼鄒恆甫的微博能夠得到廣泛回應得原因。(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