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近年愈來愈嚴重的霧霾──實際上是毒霧污染,不但影響中國大陸的人民健康,已經變成了國際的問題,甚至近至澳門、香港、台灣與韓國,遠至日本都受到影響。
一些中國的傳媒常以1952年的倫敦「大煙霧」(The Great Smog)來比較,有心者是想勸戒中國效法當年的英國當局,透過果斷立法去解決有毒空氣問題;黨媒則玩弄「當年英國也有霧霾」,來合理化自己的污染,以至欺騙自己的人民,說污染是所謂「進步」的必經過程,甚至有說香港當年也污染嚴重云云,事實完全比不上今日中國的污染。
英國以往的污染問題,是由於首次進入工業年代,以至首次大規模使用汽車引起的;當年世界對這些科技新事物認識不足,根本不知道污染大規模出現的後果,而要消除這些污染,還需要時間去搜證,以病例去說服各界;但在有民主自由的地方,雖然過程需時幾年,結果還是在1956年通過了清潔空氣法,限制燃料以及搬遷發電站,結果成功解決了倫敦的空氣污染問題。
有說八、九十年代香港也有空氣污染問題,由於當年汽車使用柴油以至有鉛汽油,而大型的柴油車如巴士、貨車等,其粒子的排放都非常嚴重,但相對今日的中國而言,污染規模始終有限,廢氣也仍局限於工業區以及路邊,不會形成有如今日中國的大規模污染,在比例上從來未試過好似近年來自北方大陸的污染。
香港的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一月八日霧霾襲廣州後襲港的日子,竟接受訪問表示香港的主要空氣污染物已減少約三成;事實上香港本地的污染物,的確隨著路邊最大污染源頭──舊式標準的柴油車強制退役,而大幅減少,但來自中國大陸的污染卻有增無減,近年多次出現超標的紀錄,黃錦星在全港市民受苦的日子,來反其道而行說「污染減三成」,足以證明香港官員已經愈來愈大陸化,有如北京官員竟把問題推給煮食炒菜,以至要監管露天燒烤等,完全是轉移視線的說法。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3年改變自1995年英治時代,共用了十八年的指數,改用1-10的AQHI指數,引民間的「香港地下天文台」的評論,是「未能與世界其他地區比較」的數字;而且舉例說明,如以威脅香港最嚴重的中國污染物PM2.5懸浮粒子,以2016年1月9日晚凌晨3時的數據為例,東涌錄得屬於紅色級別的155嚴重數據,屬於全港最空氣污染的地方,在香港環保署卻錄得全香港最低的3分,即污染屬於低級別!也難怪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可以說香港空氣污染減少三成了!無法解決污染,就搬龍門改數字好了!果然是「中港融合」!
美式AQI(或改良版AQICN)的計算方式,和香港AQHI最不同的,是美式AQI以污染最嚴重的類別,如上述是以嚴重的PM2.5指數,來得出最終的指數;亦因此近年港人在網上已經不再相信環保署的數據,而紛紛以美式計算為準,有如大陸有知識者紛紛自行轉換美式計算方法!香港如此倒退令人震驚,但比起中國甚至禁止人民得知真相,甚至強迫以外國標準來計算中國空氣污染的軟件下架,或修改其程式,香港人或許要「感謝國家感謝黨」,感謝香港人在呼吸來自黨國的廢氣時,「仍然」有可以自行計算廢氣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