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忌評論】特區官商勾結的三隧搶錢計劃

0:00 / 0:00

近二十年香港瘋狂進行工程,不斷增加道路連接中國大陸,如近千億建築費的廣深港高鐵與港珠澳大橋,數百億建築費的,有深圳灣大橋與口岸,以至蓮塘口岸, 可是最重要接駁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道路,卻自94年以來只有三條隧道,而早在十多年前,隧道明顯已經超出負荷,可是政府一直用一大堆藉口,拒絕興建第四條海隧,以及回購收費過高的西隧。

特首林鄭月娥突然在施政報告,建議要大幅提高紅隧與東隧的隧道費,紅隧私家車由$20增加一倍變$40,東隧也由$25增至$40,而因此額外的收入,則用來補貼專營權至2023的私人公司擁有的西隧;西隧私家車政府將補貼由$70減至$50;然而政府打算全數補貼巴士公司的隧道費,如目前雙層巴士過西隧,每程為$168,比起紅隧的$15與東隧的$75遠高;因此政府將以公帑大幅補貼持有西隧的公司,預計3年的補貼上限為18億。

多名立法會議員於新聞節目引述,特首辦主任陳國基,指特首林鄭親自到北京游說西隧股東之一的中國中信(0267),呼籲對方接受減價協助分流的方案,才成功爭取方案得到支持;然而此方案的真相,卻是政府多年來都不斷說謊,才造成今日嚴重塞車的問題。2008年11月12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回應議員查詢,指中國中信只持有35%的西隧股權,因此當年金融海嘯財困,即使特區政府回購其西隧股份,對「隧道收費的影響仍然有限」云云。為甚麼十年來大家都叫政府回購,政府就說中國中信的股份影響之少,不會影響隧道收費;但如今政府要改變西隧的收費,卻忽然「影響之少」變成「決定性」,要特首親自到北京去「說服」,才能「成功」呢?那麼究竟是十年前的特區政府運輸局局長說謊,還是十年後的特首辦主任說謊?

更荒謬的是2008年2月22日,另一間和中國關係密切,總部位於灣仔華潤大廈的港通控股(0032),以4.6億價錢向中國國企招商局(0144),購入13%的西隧股權,加上原本37%的股份,變成擁有西隧50%的權益;如以此出價推算,當年中國中信所擁有的35%西隧股權,股值不過12.4億,加上招商局的13%股權,即17億就能買起西隧48%的股份,就可以成為西隧的第一大股東,力壓第二大的港通控股37%。當年中國中信因持有槓桿式外匯合約而引致巨額虧損,連保皇黨的何鍾泰議員,也指是回購好時機,政府卻一直以「動用大筆公帑」,以至「不干預自由市場」為名,拒絕進行回購。

才不過十年前,為了香港市民每日塞車的問題動用17億,政府認為太多,十年後卻可以動議用18億,去無償津貼同一間公司,這又忽然不需要動用公帑?又忽然不會影響自由市場?用公帑去津貼私人口袋就沒有問題,用來回購就有問題,這是甚麼邏輯?

單是以2016-2017年度的業績計算,西隧一年的隧道費收入達到16.8億,這數字意味著政府如果於10年前回購西隧甚至減價,也一早就收支平衡以至有大量的盈餘;十年來特區政府甚麼也不做,如東隧專營權早在2016年屆滿,偏要去到西隧專營權最後三年,才提出這種狂加隧道費去補貼私人公司的做法,根本無助於解決塞車——比起香港天價的泊車費、油費而言,隧道費對私家車影響不大,偏偏要借塞車來搞利益輸送,以補貼進一步破壞市場,這做法比起回購傷害大得多,政府卻明知而故犯。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