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忌評論】善治與民主


2017.02.13
com-quote620.jpg 【林忌評論】善治與民主(法新社圖/粵語部製圖)

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於2007年成為立法會議員首個辯論,留下一句香港民主重要的Sound Bite:「沒有民主,就沒有民生」;當時身為的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則立即反駁除非她認為「殖民地是民主」 ,即質疑英治年代也沒有民主。

事實上香港的「善治」,始至70年代麥理浩的改革,而且改革多參考自宗主國的民主政制的經驗,這就是香港這個殖民地,與其他沒有善治的殖民地如澳門的分別──澳門的前宗主國葡萄牙,在1974年4月25日康乃馨革命之前,都一直是一個獨裁國家,1975年親葡萄牙共產黨的葡萄牙臨時政府,宣布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中國雖然拒絕接收,但卻進一步加強對澳門的滲透與控制,結果就是香港在英國民主政府所委任的總督,對管理香港問題上問責,以至引渡逃英的貪污犯之下,令香港出現了善治,而澳門卻一直都沒有。

而這亦解答了,為何1997年之後的香港特區,一直都無法出現善治,原因就是執政的特首沒有選民授權的基礎,其權力不是來自人民,而是來自於北京的欽點;而北京本身更是一個完全不民主的專制獨裁政體,近年更是一個複合的官商勾結混合體;各省市的中國共產黨官員,紛紛湧入香港翻雲覆雨,令香港變成中共權鬥的場所;特區政府成為了中聯辦地方政商勾結的傀儡政權,管治不是為民生服務,而是為了權力分配「分餅仔」;官員不是由能者出任,而是觀乎背後的政治與金錢利益分配,亦因此在這樣先天殘缺的政體之下,香港想出現善治,幾乎肯定是絕不可能,無論任何人出任特首,都必然面對這種無法解決的問題。

然而香港有很多的民主派,雖然長期高叫民主的口號,質疑別人不守民主的原則,卻從未認真相信的民主的作用;這些人攻擊別人「出賣民主」,選擇一個lesser evil的特首候選人,理由是擔心選出一個高民望的特首,會令大家失去對民主的追求云云;他們舉例說明──如曾蔭權高民望上台,結果仍是無法改革民主體制,以至在民生問題上,不斷出賣市民。這班人首先搞錯了一點,曾蔭權的「高民望」,不是來自「民主派」授權──2005年曾蔭權以708/796個選委推舉成為特首候選人自動當選,而民主派支持的李永達則不夠提名入閘競爭;而反過來當曾蔭權無法解決香港的民生問題,或進一步推一些不受市民歡迎的施政後,其民望迅速「插水式」下跌!民望是果,善政是因,曾蔭權的民望是來自初上台的善政,而隨著其管治失效,民望就大跌了──2008年曾蔭權被問到民望大跌, 被迫回應說:「民望於我如浮雲」,就說明了問題的核心。

在一個不民主的政體之下,「高民望」只是一個負擔,而不是一種資產,因為無論民望高與低,市民都無法拉倒政府,因為根本沒有普選。2007年後民主派吸收2005年曾蔭權自動當選的教訓,痛定思痛爭取100多張提名票,推舉梁家傑出來入閘競爭,又被社民連的梁國雄等高呼為「民主罪人」,指參加這個小圈子選舉是「豬狗不如」;在2017年的今日來比較,認真諷刺的是梁國雄竟反過來質疑為何泛民不參選,再死不認錯道歉,搬出一個聞所未聞的「新龍門」,說小圈子選舉是可以參加的,只要是「攪局」而非「認真參選」就可以了──那麼問題來了,是否任由中共欽點的候選人,有如2005年般自動當選,才是對民主最好的方法呢?

那麼上年為何要高喊「ABC」反對梁振英連任?梁振英民望最低,也沒有民主派選委會支持,反對小圈子選舉要「三不」──不參加,不投票,不提名,任由梁振英自動當選就能夠得到以上一切,民主派更不會分裂,以這些「激進派」的邏輯路進,最佳的下任特首其實還是梁振英,這五年來他們在反對甚麼?

香港人根本早已明白甚麼是小圈子選舉之害,有自己判斷想法的市民,更清楚沒有民主之害;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市民究竟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去換取民主,或反過來民主派從來無法證明,付出具大的代價,能令北京「低頭」給香港民主;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市民才會追求在沒有民主之下,退而求其次,希望選擇一個比較聽民意的 lesser evil特首,期望能有善治。

市民想要lesser evil的善治,就盡力去爭取這個 lesser evil吧!對「民主制度」有信心的民主派,應當明白這最終是不會有結果,因為沒有民主,就沒有民生,因此這個善治只能是一個幻影;當泡沫爆破之後,將使到更多市民明白,要改變制度才能夠有效果,而不是站在市民的對立面說教,甚至是人身攻擊為「港豬」,這樣不但是與民為敵,更是自命精英的偽民主派,最終只會兩面不是人,甚至成為人民公敵。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