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與一眾局長,在3月22日接種第二劑中國科興疫苗後,批評「少數人散播失實消息,污衊(中)國產疫苗,尤其部份人是醫護,更令人心痛,希望市民不要被誤導」云云,再次把特區政府處理疫苗不當,以至中國疫苗自己問題製造出來的信心危機,竟抵賴香港的醫護人員,再次顯示林鄭月娥不負責任,抵賴醫護卸責,行為可恥之極。
市民對科興疫苗信心不足,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科興一直無法拿出第三期的臨床測試數據,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之上,給予專家與醫護查閱;為何德國的「復必泰」BioNTech疫苗做得到,而科興做不到呢?為何德國的疫苗能夠達到95%有效,但科興在未經刊登自己所做的數據上,也只能達到五成至七成幾呢?兩個考生,一個公開試考95分,另一個未能拿出公開試成績,只能拿自己校內的成績表,聲稱自己能夠有五十至七十多分,你作為老闆,會請哪一個呢?
更何況在接種科興疫苗後,不但有個別嚴重的副作用個案,也有未能完全否定間接導致死亡的個案──官方說法是,沒有直接關係,但不能排除所有非直接(即間接)的關係,那麼市民對這種疫苗有疑慮,不是正常不過嗎?政府自己無法查清問題,也未能平息質疑,然後就把責任推給醫護──要市民自己先了解自己的身體,有不明白就向醫護查詢,那麼醫護給意見,認為復必泰比較安全,而科興缺乏公信力的數據,未必安全,這是「污衊」嗎?
當衛生防護中心的總監,代表政府在記招上承認,根據醫學的數據與測試,顯示復必泰的疫苗,對英國與巴西的變種病毒有效,但科興疫苗未有數據證明,那麼醫護因此會建議打復必泰,是不合理嗎?是「污衊」嗎?有兩種疫苗選擇,一種比較有效,一種沒有證據有效,不是應該建議用有效的嗎?未知有沒有效就建議打,究竟是誰不負責任?
去到3月21日,中國國家衛建委發言人米鋒,仍然聲稱要等到疫苗在臨床試中中得到「足夠安全性、有效性數據」,才會為60歲以上的長者,展開大規模的接種;那麼用親政府人士常問的問題:香港人是不是中國人?香港的長者是不是中國的長者?為何中國長者要等到有足夠數據,才可以接種,但香港的長者就不需要?還是政府不當香港的長者是人,而是測試用的白老鼠呢?
當中國的政府機構,以至科興自己的說明,都指出對長者、長期病患等打疫苗的測試數據不足之時,政府就把是否安全的責任,全部卸責給醫護;當醫護為保險計,建議使用更安全的疫苗,以至質疑科興未能釋除大家疑慮之時,政府就對香港這些寶貴的醫療人員,以陰謀論指控是「污衊」;事實一再說明,把科學問題政治化的,從來都是特區政府自己;引入哪一隻疫苗的商業合約,為何要「多謝國家」?是否使用一隻疫苗,或者何人是否應該打疫苗,為何又變成政治問題?
當特區政府就疫苗問題愈政治化,公眾對相關疫苗的信心只會更加低落,原因非常簡單,退步說成進步,反民主說成是完善民主,這樣的一個政府說自己的疫苗安全,公眾不信任,是誰的錯?是誰的責任?說起香港的醫護,一年多前罷工要求封關,究竟是誰最初拒不封關,引病毒入境?當醫護堅守崗位抗疫,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表揚,反而一天到晚被親政府報紙抹黑更擊成「黑醫護」,更把政府處理中國疫苗不當的責任推卸,造成的士氣低落,以至移民離港,是誰的責任?答案顯而易見。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