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忌評論】馬習會對香港的影響

0:00 / 0:00

馬英九和習近平在新加坡見面,比起2005年連戰和胡錦濤見面,最不同的就是香港人的心態。十年前,香港人被大中國思想主導,時時 幻想「中國好、香港好」,即使台灣與大陸三通,不但對香港經濟沒有好處,實際上更是損失,但當時香港的主流輿論都十分關注,甚至有部份人感到欣慰。

然而十年後的今日,馬英九的聲望不但早在會談前,已由天堂跌入地獄,而香港人的心態轉變,更明顯是180度大改變;首先,十年前的香港人仍要相信中共至多「推遲」香港的雙普選,而不會背約禁止香港雙普選,如今則絕大多數香港人都知道,中共不倒台,幾乎是不會給予香港人真正的民主選舉;其次,十年前很多港人仍然在幻想,中共會走和平演變的道路,會隨著經濟改革開放到一定程度,再進行政治與選舉的開放,然而今日大家卻見到,中共不但沒有走向民主,更反向走往絕對獨裁與軍國主義的道路,心境大不同之下,看到的東西也自然不一樣。

對馬英九最致命的,就是在2011年競選總統連任時,接受東森專訪向人民當眾承諾,表示若果連任:「絕對不會在我未來的四年當中,跟大陸的領導人去見面,絕對不會出賣台灣主權。」這種在民主國家屬於「選舉宣言」(Election Manifesto)的承諾,是最莊嚴的承諾。要違背承諾,不但要付出誠信的代價,更必須就自己的違背承諾道歉;然而馬英九不但沒有選擇解釋與道歉,反過來訴諸於香港689最常見的「語言偽術」--馬英九聲稱,當年他只是說他不去對岸大陸,是因為「當年要見面就一定要去大陸,因此自然就不會碰面。今次會面在第三地,不會有這樣問題」云云;香港人聽到這種荒謬的藉口,幾乎以為認錯了馬英九作梁振英,雖然台、港人士都嘲諷他「馬特首」;對很多香港人來說,以往馬英九只代表了無能;如今更連最後的品格與道德招牌都要破產,不禁令人質疑,為甚麼國民黨如今,竟會淪喪到如此田地?

香港的保釣人士淪為中共打手,竟為了共產黨的對外擴張向美國示威,而台灣藍營一波又一波「投共」,向中共大開中門舉白旗,向共產黨投降,深受中共暴政之苦的香港人,開始質疑所謂「一個中國」,最終只會達成一個結果,即「一個中國共產黨獨裁暴政」;台灣與香港的命運交織,台灣在上世紀90年代建立的本土身份認同,這幾年正在香港上演;反之香港自90年代初開始受到中共的工業挖角與經濟統戰,則這幾年正在台灣上演;因此馬英九這種喪失國格,連「一中各表」的「各自表述」也不敢做,竟走去認同中共的「一個中國」,其最後道德的防線也完全瓦解。

多次台灣選舉,香港長期受中國民族主義影響的民主派,首次一面倒支持民進黨而反對國民黨,大家開始認識到,一個有尊嚴與敢反對中國的台灣,才是香港人最有力的盟友,而不是口說「一個中國」,卻從來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光復大陸」,最終在喪失理想之後,一味只會向中國共產黨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