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忌評論】中國一點也不能少 卻可以缺一大塊


2018.11.19
com1119.jpg “對俄國日本,中國人不敢出聲;對靠中國救濟的緬甸,中國人不敢出聲,偏偏就是對民主自由的台灣,以至在英治時代發達而自由的香港,這時候中國人終於可以賣弄其「中國不能少」的「選擇性民族主義」了!” - 林忌

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社運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得最佳紀錄片獎,導演傅榆上台領獎時激動地說:「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其實這句說話都已經非常留有餘地,以至卑微希望作為「真正獨立的個體」的願望,也立即成為中共口中「十惡不赦」的「台獨」,中共立即腰斬金馬獎直播以及報導,禁止全中國轉載這段內容;然而很奇怪的,明明是全國「禁播」,但「神通廣大」的中國網民又可以對言論非常了解,以至又可以突破中共網絡的封鎖,去中國禁上的網站如 Facebook 洗版;而更荒謬的,是一大班中國藝人,以至在中國謀生的台灣與香港藝人,集體賣台賣港投共,紛紛轉載中共網軍的圖片──「中國一點也不能少」,在網上用口水去「捍衛中國領土完整」。

這些人口說「中國一點也不能少」,可是他們口中常提到的一點──釣魚台,早前安倍晉三訪問中國,中共不但沒有立即要求日本交還釣魚台,反而在天安門高掛日之丸旗,習近平更一再讚賞安倍晉三!香港長期有群「愛國」的保釣份子,自己籌款去釣魚台「保釣」,更多次成功登上釣魚台「宣示主權」,其保釣船啟豐二號,不但一再被香港特區政府禁止出海與罰款,甚至最近颱風山竹把船吹爛;「愛國人士」沒錢維修之下,說要捐作博物館展覽,都被中國政府拒絕!為何這些時刻,卻從來不見這些口說「不能少」的中國人,向日本及出賣領土的中國政府抗議呢?

近日盛傳日本與俄羅斯,正就戰後日本被俄國侵佔的北方四島進行談判,日本多年來都一直要求俄國歸還四島不果,於是就堅拒與俄羅斯簽署和平條約,雙方關係為此僵持了73年,日本人卻永不放棄;可是作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系」的中國,一面口說要「繼承」滿清的所有版圖,而滿清帝國與列強所簽的割讓領土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偏偏這些絕大部份都遲過割讓香港與九龍給英國的所謂「不平等條約」,中共不但承認現實,更於2005年6月簽署《中俄國界協定》,正式向俄割讓面積達1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更不要提最近中國民族主義者向法院查問,即中共當年支持「蒙獨」讓外蒙古獨立,而蒙古向俄國承認割讓的外蒙西北面的唐努烏梁海了!中國的法院與外交部,竟說中國領土是國家機密不能向人民透露!

中共不但割地,甚至連地名的漢字名稱也拋棄,反是香港的老報人「民族心發作」,在其他地方的譯名紛紛媚共,紛紛跟隨中國大陸的翻譯改名之時,卻仍然堅持不叫「符拉迪沃斯托克」而要叫海參崴,不叫「哈巴羅夫斯克」而叫伯力,不叫「布拉戈維申斯克」而仍叫海蘭泡;然後那些跟隨中共政府「斯克」、「托克」的中國人,如今竟敢大言不慚,說「中國一點也不能少」?上述帝俄時的失土,中國不敢要,甚至連20年代起曾被蘇聯佔領,以至在60年代與蘇聯交惡後,被全面吞併的領土,如阿巴該圖洲渚,以至滿清政府曾向俄國成功爭取的圖們江出海口,亦即吉林省去日本海的出海口,中共政府都在自己立國主政期間,一一向蘇聯斷送。由2001年至2005年談判與簽約,中共不但承認了滿清時期的不平等條約,更承認了民初以至中蘇交惡後蘇聯所佔的土地,最終只要回了半個黑瞎子島。

更荒謬的是1960年代毛澤東周恩來向緬甸割讓果敢、南坎、江心坡,當中果敢地區大部份居民更為漢人,時至今日竟仍有20萬多果敢人;緬甸軍政府的民族血統主義臭名招著,國內少數民族不被承認為緬甸國民,並不享有公民權,一如近日因屠殺而被受關注的羅興亞人;這些果敢人想當中國人,可是中國政府卻放棄他們,即使多次和緬甸軍進行內戰,其難民紛紛逃入中國,中國政府卻堅持不要「收回果敢」,這時候「不能少」,又變成「隨便送」了。

對俄國日本,中國人不敢出聲;對靠中國救濟的緬甸,中國人不敢出聲,偏偏就是對民主自由的台灣,以至在英治時代發達而自由的香港,這時候中國人終於可以賣弄其「中國不能少」的「選擇性民族主義」了!難道「中國人」在台灣,在香港,受到果敢人在緬甸的迫害了嗎?難道用中文的台灣與香港即使獨立了,作為「友邦」會令「中國人」,過得比用俄文,用西里爾字母書寫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更難生活嗎?所謂「愛中國」,所支持的是甚麼?是支持中共帝國,推廣其中國人都不想要的制度,還是想中國人過得更好,更有尊嚴呢?為何在中國人的中國人紛紛想逃想移民,卻一面想全地球更多地方,淪陷給這個沒有中國人想住的國家之中呢?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