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從信心危機到信任危機的邏輯

0:00 / 0:00

對猴年春晚的"妄議"和反妄議,是今年春節發生的一大政治事件,這段時間還發生了香港的"暴亂",北朝鮮發射長程導彈這兩個重大事件。毫無疑問,這些事件都反映了中國危機的深化,其主要內涵就是對中國統治者的信心危機正在全面升級為信任危機。

所謂信心危機,就是總體上我還是相信你想把事情辦好,但我對你能不能辦好失去信心,而信任危機則是我已經不相信你真的想把事情辦好,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你說什麼,我都不再認真對待了,我只是按照我對是非曲直和自己的利益判斷行事。

香港的"暴亂",就是這個邏輯最明顯的結果。在香港的雨傘運動中,雖然警方一度放棄對市中心的執法,香港的極端勢力並不敢采取此次"暴亂"的激烈手段。而這一次,極端勢力之所以選擇在大年初一這個時刻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知道,很多港人對統治者不僅沒有了信心,更完全失去信任。

北朝鮮的核危機也是如此,美國和南韓之所以不顧中方反對,決意把薩德導彈部署在首爾,也是因為他們對中國解決北朝鮮核危機的能力失去信心,而且認為中方其實並無誠意,不能信任。

至於春晚,一開始很多非常支持當局的人都非常不滿,紛紛"吐槽"。尤其是在春晚的總導演明知由很多人對節目不滿,卻公然宣布"我給自己打一百分",激發了眾怒。在這種情況下,當局的選擇是發動一場"春晚保衛戰",利用"組織"的力量,開動全部官方宣傳機器,並逼使一批政治上忠誠的學者集體出面表態,說春晚如何如何好。這樣低級的手法不僅引起了許多人的反感,更讓人想起文革末期,廣播裡天天高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的情景。於是,微信群中各種"妄議"更加不可收拾。

我相信,這場春晚保衛戰的後果,絕不是當權者希望看到的,但為什麼還是發生了?如何來理解統治者從信心危機轉化為信任危機的邏輯?來自當權者本人的邏輯就是迷信權力,以為一朝權在手就可以號令天下,無所不能。客觀的原因就是無人可信任,或誰都信不過,其結果就是只用自己相信是忠誠的人,而不管是否能勝任。換句話說,外部的信任危機,是內部信任危機的結果。

問題是,真的無人可用?還是沒有器量容得能人?中國從信心危機向信任危機的轉化將讓當權者再也無法回避這個尖銳的問題。說實話,中國老百姓對春晚搞的好不好,本來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在意。此次"妄議春晚"事件,若不是奴才把主子綁架了,也不至於鬧了到如此尷尬的地步。但中國經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對當權者的信任危機轉化為全面的信用危機,比如說對人民幣能否保值的信心危機,那中國離危機的全面爆發也就不遠了。

看來當權者自己對這個問題還是有一些認識。最近引起財經界廣泛關注的一件事,就是周小川在沉默多日之後終於出來解釋中國的彙率政策。這說明前一段關於找人取代他做央行行長的留言最後沒有成真。這並不等於說當局不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最終因利害關系太大,還是讓周小川留任。

我的一個判斷是,周小川留任有很大的外部壓力背景,因為周小川幾乎是唯一有能力與主要國家的貨幣決策當局有效對話的人。在人民幣貶值預期難以抑制的大勢下,換央行行長,很容易加劇貶值預期。

問題是,一個周小川能否止住中國的信任危機?啟用更多的能人,會不會危及當權者的地位?這是我們需要在今後拭目以待來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