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中國內部危機的風險是什麼?
2017.02.28

美國深陷內部危機,令不少中國精英松了一口氣。他們的邏輯是,如果你的競爭對手陷入困境,就意味著你會贏。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最近對天下大勢發表的演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這種心理。
在張五常看來,美國的危機說明,只要不打仗,世界上已經沒有力量能阻止中國先拔頭籌,成為執全球牛耳的大國。我的理解是,張五常這樣說可謂用心良苦,他是在委婉地勸誡當權者不要選擇戰爭。但是,他的這個邏輯沒有回答兩個問題。靠扮演鷹派來謀私利的精英會問:既然中國已經強大,為什麼要怕打仗?另一個問題,則來自對中國危機理解深刻的精英,那就是中國內部的危機本身恰恰是戰爭風險的一大來源,而張五常顯然不想或不能正視這個風險。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借市場化和全球化之力,迅速崛起。張五常本人有不容爭議的貢獻,他有效地說服了中國當權精英和知識精英,不要怕市場化,因為只有市場化才能充分發揮中國人的才智,創造大量財富。事實證明,張五常是對的,但事實也證明,只賦予中國人經濟自由而不讓他們獲得政治權利,不讓他們學會自治,帶來了越來越大的風險。
能夠佐證這種風險的是目前正在迅速激化的兩個地域性危機,一個是東北的經濟危機,一個就是香港的治理危機。東北的經濟危機,當然與沉重的國企包袱有關,與當地彌漫的腐敗有關,但也與大量人口外流,尤其是與人才和精壯勞力大量外流有關。很顯然,只要不給東北人民自治的機會,東北的經濟危機很難找到出路。
香港人民不僅享有除台灣地區外最好的法治,也享有大陸人民沒有的政治權利。而香港的法治和自治越來越受到中央政府的侵蝕和威脅,是香港治理危機最深刻的原因。可以想像,如果香港人民捍衛法治和自治的努力失敗,將會有更多人選擇移民,而大量信仰法治和自治的人才出走,固然可以被來自內地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但香港將活力不再。
張五常高度贊揚深圳奇跡,但深圳在經濟上超越香港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移民。問題是,深圳兩千萬常住人口,只有小部分人有本地公民的權利,更不用說所有人都沒有香港人的政治權利。以這種發展模式擊敗香港甚至毀掉香港,真的對深圳自身發展有利嗎?對整個中國的發展有利嗎?
事實上,中國數億人口處於高度流動狀態,既沒有法治保障人身權利,更沒有與當地居民平等的社會權利,這樣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和威脅,張五常不可能看不到這個問題,但他依然鼓吹這種既沒有法治也沒有民主自治的體制,甚至敢說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這是完全不負責任的。
其實,中國當權者自己也已經深刻地感覺到了中國的這種發展模式給城鄉治理帶來的嚴重危機。當權者今年確立的一個目標,就是要解決農村惡勢力膨脹的嚴重問題。但是,能人和有正義感的人都跑掉了,農村靠什麼力量來解決惡人治村的問題呢?
中國確實面臨歷史性的機會成為世界領導者,但你可以說歷史上中國也有過這樣的機會。在很長時間裡,中國的經濟和技術實力都曾經拔過世界“頭籌”,但為什麼當時沒能抓住這個機會,反而釀成了改朝換代的人間慘劇?
可以想像,如果當權精英不放棄迷信中央集權的“弱民”治國理念,會有更多人逃離治理失敗的農村和城市,跑到目前尚能維系基本秩序的南方和大城市,從而給這些地方帶來治理危機,以致迫使更多人選擇移民甚至逃亡海外。這難道不會增加內戰和國際戰爭的風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