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中國夢對美國夢的危險誤判

0:00 / 0:00

美國的自由夢正在經歷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這個挑戰不僅來自外部,更來自美國內部。佛羅裡達剛發生的恐怖慘案不過是最新的證明。

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的民主政治表現不佳,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美國選舉制度存在嚴重弊端,遲遲得不到改革,把越來越多短視甚至完全不稱職的政客推上立法和行政權位,對美國內政和全球秩序帶來深遠的不利影響。川普現像正是這個背景的產物。川普現像更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代乃至未來的美國精英是否還有能力堅持開國者的理想,美國的自由夢是否會變質,不再是人類進步的精神資源?

近年來,這個問題已經讓許多有識之士深感不安。畢竟,美國已開國兩百多年,且白人正在喪失多數地位,文化背景迥異的移民仍在大量增加,財富和福利明顯在腐蝕自由的精神。隨著WASP的精英退出美國主流,不能不承認,當年開國者的理念和理想得不到傳承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可能性。

正因如此,今年美國藝苑的一朵奇葩,也就是音樂劇《漢密爾頓》令美國文化和政治精英激動不已。這個戲是周日晚托尼獎的最大贏家,目前正在百老彙熱演。奧巴馬已數次親臨觀演,美國政要和名流更是趨之若鶩,黃牛票已炒到上千美元。原創兼主演是波多黎各移民Lin-Manuel Miranda,他不僅因此劇而一鳴驚人,更可能在美國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因為這個音樂劇的驚人之處在於,它以最"低端"的音樂形式,即說唱(hip-hop musical)來再現美國開國時代精英的精神世界,獲得巨大成功。盡管飾演華盛頓、傑斐遜等開國元勛的都不是白人,但戲一開場,觀眾就被精彩而意蘊深刻的說唱詞抓住,忘記了演員的膚色,而是進入了開國者們的精神世界,與表演者一道回到兩個世紀前那個充滿挑戰而又富於勇氣和創造力的時代。

這個戲的巨大成功不僅讓美國精英看到了美國的自由精神傳承有望,更獲得了一個代代相傳的具體手段,那就是把《漢密爾頓》作為中學戲劇課的重頭戲。因為這部說唱劇不僅在形式上易為青少年接受,內容上更是基於真實的歷史和人性,有跨越時空和超越文化的穿透力。不難想像,一代又一代各種膚色和文化背景的青年才俊,在親自排演《漢密爾頓》的過程中將會樹立自己的政治抱負,成為阻止美國政治敗壞的新鮮血液。

作為一個中國人,在為美國夢的自由精神不死感到鼓舞之時,我不免想到中國夢的命運。不能不承認,習近平的中國夢在中國青年一代中並非沒有市場,因為這個夢給他們許諾了"人生出彩"的機會,而經濟崛起的中國也確實存在許多出人頭地的機會。

問題在於,習近平的中國夢是一個以自由為敵的中國夢,只要美國夢的自由精神不死,將意味著中美未來發生正面衝突很難避免。習近平的中國夢基於這樣一個判斷,只要中國不挑戰美國世界老大的地位,中國夢可以挑戰美國的自由價值而不帶來嚴重後果。因為美國的自由精神正在衰敗,美國人不會為自由而不惜一戰。等到中國成為老大,美國更不可能為自由價值與中國一戰,因為中國將有更多資源"不戰而屈人之兵",或收買美國人放棄自由價值。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誤判,但可怕的是這個誤判在中國有相當深厚的文化基礎,這就是政治大一統的治理傳統,這種傳統令許多中國人不相信自治,因而無法理解美國人主張的自由價值。我希望更多中國人有機會觀賞音樂劇《漢密爾頓》,因為這不僅有助於理解美國夢和他們主張的自由,同時也有助於理解,為什麼習近平的中國夢是一個危險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