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認為中國私企已經完成支持公有經濟的使命,到了「離場」時刻的文章,在中國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認為這是一篇拍錯馬屁的文章,但作者吳小平暗示,這其實是一篇反諷文章。這個事件的重要背景,是習近平遭遇的私企難題。這個難題就是中國的私企越來越難活,而習近平又拿不出辦法。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個難題,只不過吳小平借這個難題出風頭,反而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習近平真的想滅私企嗎?我以為他應該沒有那麼傻,因為私企承擔著中國一半以上的就業。但是,正如在周末舉行的「五十人論壇」上有學者指出的,中國民企現在「過不下去」,甚至有人說是「哀鴻遍野」。那麼,如何來解釋習近平對私企愛莫能助呢?
李揚認為是經濟大環境不利的條件下,國企靠壟斷上游產業大發其財,而處在中下游產業的私企則遭到產品價格低,投入成本高的雙重擠壓。也就是說,對私企多年的系統性歧視,導致在經濟下滑時,私企幾乎無法生存的大環境。習近平雖然不想消滅私企,卻有點愛莫能助,是因為私企的困難是系統性的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法。比如說,此時不能給私企讓利和優惠,因為國家財政空前吃緊,而且,給誰施惠不給誰施惠,很難控制;國家更不能選擇的是挖國企的東墻,補私企的西墻,因為這無異於自殺。那麼,為甚麼不能選擇對國企私企同等待遇,一視同仁呢?因為這樣的選擇在中國完全沒有法治和其他制度安排的基礎,因此也完全不切實際,反而有可能導致全面混亂。
如此說來,是否中國的私企問題就無解了呢?我的看法是,找到正解不可能。理由有兩個,理由之一,就是中國為統治者服務的經濟學家沒有這個能力。這一點其實從「五十人論壇」中的發言就可以看到。林毅夫直言,當前的主流理論「認識世界好像很有力量,改造世界蒼白無力」。理由之二,在習近平不可能放棄給國企特殊待遇這個前提下,中國的私企問題也不可能有「正解」。
那麼,沒有正解,習近平的私企難題有沒有「歪解」?我認為「歪解」還是能找到的,雖然風險很大。事實上,目前正在實踐中的一種歪解,就是幹脆把還有盈利能力的私企賣給國企,私人企業家拿錢跑路;另外一種,就是給私企帶上一頂國企的帽子,讓一些私企享受國企能夠享受的待遇,比如從銀行得到低息貸款。第一種歪解的風險是中國資本外流失控,同時,國進民退繼續損害中國經濟的效率,第二種歪解的問題就是,政治上拿不上台面,財務上會帶來腐敗的機會。
總之,「國進民退」勢不可擋,不是出於習近平的意願,而是他不可能找到好的解決辦法。那麼,中國的私企難題是否就意味著經濟會崩盤呢?讀了《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發表的重要文章,「自由主義復興宣言」,我對中國經濟不會輕易崩盤有了新的領悟,那就是中國畸形的市場經濟能發展到今天,與自由主義和西方精英的蛻變有很大關係。中國模式既得益於自由主義的蛻變,也加劇了自由主義的蛻變。中國經濟與西方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的深度整合,中國極權主義體制與蛻變的自由主義精英的深度糾纏,意味著中國經濟與西方經濟各自的各種歪解,相互間有很大的支撐作用。這是我們今天不得不面對的複雜現實。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