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美中對抗大勢已定,風險難料

0:00 / 0:00

上周,特朗普制裁中國從俄國採購武器,終於把貿易衝突擴大到了新領域。中國立即召回前往美國交流的海軍司令,同時取消新一輪貿易談判。周一(24日),又發表了關於貿易摩擦的白皮書。這些事件,讓許多仍對美中關係緩和尚抱希望的人,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美中對抗的大勢已無可挽回,兩國關係將進入一個風險難料的時期。

風險難料的原因首先是美國政治,特別是來自特朗普在總統位子上究竟能幹多久。對於美國包括不少共和黨人在內的反特朗普勢力來說,他們最理想的,就是能在明年春天逼特朗普辭職,但是,支持特朗普的人相信,他還有連任總統的很大勝算。這就意味著,美中對抗的高風險期可以從幾個月到長達幾年之久。我同意美國一些政論家的判斷,特朗普在台上時間越長,他帶來的各種風險就越大,其中最突出的風險,就是美中對抗全面失控的風險。

那麼,特朗普下台之後,美中對抗的風險是否就會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會帶來美中關係的全面回暖呢?我的看法是,這種可能性不能說完全不存在,但是不大。後特朗普時代美中關係的變數將主要來自中國方面內部危機發展的不確定性。在美國方面,特朗普的後繼者應該不會像他那樣「任性」,因此會減少美中對抗全面失控的風險,但是,美國以中國為主要戰略對手的國策,不會因特朗普下台而改變,因為這個國策有很深的國內和國際政治以及經濟根源。因此,可以想像的就是,美中對抗的未來格局,將主要取決於特朗普執政時期中國的形勢發生甚麼樣的轉折。

中國、包括中共內部反習勢力的一大願望,就是特朗普對中國的打擊能加速習近平下台。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主觀上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反對特朗普的美國主流政治勢力,都不認為把習近平搞下台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這是很多中國人,包括反習和挺習的中國人,都不能或不願接受的事實。習慣陰謀論思維的中國人,不大容易理解的就是,美國已經從過去的失敗得出了重要教訓:不能再搞政權顛覆,不要輕易介入對手國家的內部政治,尤其是對中國這樣的大國,絕不能去蹚渾水。

在這個前提下,習近平的應對美國的首選策略與接替特朗普的美國領導人很可能是相同的,那就是建立一種近似冷戰的格局,也就是一種有秩序、有規則的對抗格局。特朗普下台越早,這種格局形成的機會就越大,因為特朗普雖然不想搞掉習近平,但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存,他比其他政客更不在乎任性帶來的風險。

於是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習近平或接替習近平的中國領導人,控制不住中國內部的危機爆發,會對美中對抗帶來甚麼樣的風險?這其實是兩國的領導人都最不願意想,也最難以回答的問題。在美國方面,他們的領導人沒有、也不可能為中國內部爆發全面危機做好準備,儘管已經有美國精英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在中國方面,則存在著各種極端的可能性,從與美國開戰或者打台灣來轉嫁危機,到出現各種內部動亂,以至發生難民潮。誰也無法判斷這些可能性的概率,但誰也無法排除這類事件發生的可能,這就是美中走向對抗風險難料的根本原因,是許多人對這一發展憂心忡忡的根本原因。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