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之所以能當選美國總統,重要原因就是兩黨政治陷入僵局,許多重要立法通不過,加劇了美國的危機和衰落。因此,讓特朗普勝出的關鍵選票,來自一些曾支持奧巴馬的選民。現在,減稅等政策雖然給他們帶來了實惠,但已有不少人深感失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特朗普對美國政治文化的一些寶貴傳統,特別是尊重真相、尊重對手人格的傳統,帶來了顛覆性的威脅。
一個值得注意的歷史現象就是,特朗普不僅對美國來說是最具爭議的總統,對中國,特別是對中國文化精英來說,也成為最具爭議的美國總統。像美國人一樣,不少中國人為特朗普傷了和氣,甚至傷了親情。這表明兩國的命運已如此深刻地糾纏,一國的政治事變對彼方國民已不再是「趣聞」,而是關乎切身利害的「要聞」。
那麼,特朗普對美國政治文化傳統的嚴重挑戰,給中國人甚麼啟示?上周,美國兩黨圍繞特朗普提名的大法官候選人卡瓦諾(Brett Kavanaugh)的聽證攻防戰,最後一刻發生了戲劇性一幕,共和黨參議員佛雷克(Jeffry Flake)成功利用自己的關鍵一票,迫使特朗普做出妥協,推遲對卡瓦諾的提名表決,以便FBI完成為期一周的補充調查。可預見的是,即使卡瓦諾因此失去大法官的機會,也不可能改變特朗普的決心,讓保守派佔據最高法院的多數。既然如此,佛雷克的糾結和最後一搏是否就沒有意義呢?
我的看法是,理解美國左右之爭的要義與理解美國政治倫理的底線之爭不僅不能混淆,而且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我認同這樣一種思潮,那就是反激進平等主義的保守主義思潮。這個思潮對美國民主黨的許多重大主張持強烈批評態度。特朗普帶來的挑戰就是,要不要因此而無保留地支持他對美國政治文化傳統的挑戰?這是今日美國許多共和黨人掙扎的問題,也是一些中國自由派爭執不下的問題。
左右之爭是現代政治演進的主要動力機制,這沒有疑義,但為甚麼一些國家的政治能給國民帶來遠比其他國家更高的福利?這恐怕不是用左右之爭能完全解釋的。中國有一種傾向,就是把一切都歸結於制度,從而回避了對許多困難問題的理解,尤其是對政治文化的理解。而對中國人來說,特朗普執政可能有一個效應,就是刺激去理解美國政治文化在政治變革中的重要作用。
周末有機會看了關於已故大法官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的話劇,「原旨主義者」(The Originalist),有機會者不妨也找來看看,對理解美國政治文化的歷史緣由以及當下面臨的挑戰,會有幫助。美國雖然傳承了英國的政治理念,但多了「黑奴制」這個歷史包袱,這對政治精英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增加了困難。特朗普在權力博弈中利用這種困難而不是力求克服這種困難,這對保守主義的政治路線未必是好事。英國文明最幸運之處,就是其比較安全的島國環境培育了富於同理心(empathy)的政治文化。保守主義在英國能長盛不衰,與這種政治文化有非常重要的關系。如果在自由的競爭中獲勝的強者,失去了理解和尊重弱者或失敗者的能力,保守主義被激進的個人主義腐蝕,又被激進的平等主義打敗,是現代世界屢屢發生的事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