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中國噩夢會長久嗎?

0:00 / 0:00

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知識人體驗了一種噩夢不斷的經歷。最近《共識網》被禁,就讓人有這樣的感覺。從國家最高領導人,到多年的舊友甚至隔壁鄰居,突然換了一副面孔和行頭,說出一些從墳墓中走出來的人才會說出的話。李零最近一篇文章("當前的復古潮已經鬧到烏煙瘴氣的地步"),就是對今日中國噩夢般的"文化自信"景像一個真實寫照。

如何理解這個現像?更重要的是,這個噩夢會長久嗎?這已經成為許多不願自欺欺人的知識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激進革命派對此倍感興奮,在他們看來,這樣荒誕的狀況完全不可持續,是習近平搞不下去、中國"要出大事"的證明,但對歷史和人性認識更深一些的學者,則認為事情並不簡單。秦暉最近的一個很有勇氣的講話,就指出今天中國的"荒誕自信",有大的國際和時代背景。

秦暉指出,中國現在的局面,"與1930年代有點類似",他更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那就是"蘇聯在1930年前後其實內部危機是非常嚴重的,大飢荒,殘酷內鬥,殺人如麻。但它為什麼能夠持續下來,打贏二戰,還變成了超級大國?"秦暉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碰到了1929年那個大危機"。也就是說,西方的危機給危機重重的極權國家帶來了生存機會。秦暉的講話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即中國乃至世界要走出危機,很大程度取決於中國能不能拿出一個救己救人的"中國方案"。

這個命題包含了對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對自由派知識分子的批評和挑戰。多年來,中國自由派知識份子的主流思維,一直有這樣一個預設,即"中國向何處去"是一個常識性問題,甚至是偽問題,因為西方文明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中國除了搞憲政民主,搞法治下的市場經濟,沒有別的選擇。既然如此,什麼"中國模式","中國方案"都是無稽之談。現在看來,習近平的"道路自信"以及他在復古派知識人鼓動下日益增長的"文化自信",正在迫使中國自由派知識份子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我注意到,越來越多中國自由派知識分子,也在努力從中國歷史和傳統中尋求文化資源,用本土化的自由主義話語來對抗國家主義和極權主義者越來越本土化的話語。

那麼,中國精英有能力構想出一個自救救人的"中國方案"嗎?更重要的是,中國精英有可能形成有行動意義的政治共識嗎?習近平連"共識網"這樣溫和的交流平台都不能容忍,中國知識精英還有機會達成建設性的共識嗎?

我的看法是,建構未來中國秩序和世界秩序,有兩個維度,一個是時間維度,即快還是慢的維度,一個是生命成本的維度,也就是死多少人以及摧毀多少人健康的維度。對於時間維度,我比較樂觀,也就是說,我不大相信中國權力精英完全無視現實的噩夢能長久,主要原因就是科技進步的速度太快了,尤其是互聯網技術有利於加快提升人類的總體認知水平,但對於成本維度,我不敢太樂觀,而這種不樂觀也與科技進步有關。

現代社會一個普遍現像,就是個人之間競爭加劇,從而削弱了共同體之間的競爭,不僅瓦解了更多傳統的信任和共識機制,而且極大地刺激了對個人失敗的怨憤和恐懼。人類的大規模合作,越來越基於對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帶來的所謂對"算法信任"的依賴。有學者發現,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失意者或"輸不起"的人能給社會帶來巨大傷害。這不僅是恐怖主義的一個根源,也是精英政治責任意識退化的一大根源。美國正面臨著因"輸不起"而無底線的川普當選總統的挑戰,而中國則面臨著怕做"亡黨之君"的習近平的挑戰。而這種"輸不起"的精英文化在所謂"文化自信"遮蔽下的風行,會比恐怖主義帶來更大的人類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