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2016:美中關系的轉折年


2016.12.20
com-quote620.jpg 【梁京評論】2016:美中關系的轉折年(維基百科/法新社/粵語部製圖)

2016即將結束,我不禁向自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未來一代人回顧歷史的時候,2016年將具有什麼樣的特殊歷史意義?毫無疑問,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意味著歷史正在發生重大的轉折,無論對美國內部,還是對整個世界,這個轉折究竟意味著什麼,尚有待時間展開才能逐漸清晰。

去年底,我就聽到了這樣一個消息,多年來一直持“親中”立場的美國政治精英,已經開始反悔。最近,我又看到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孔誥烽副教授的評論,題目是“親中派大佬的悔悟?華盛頓對中戰略大變局背後“。(見微信公眾號:阿爾法工場)評論的基本觀點與我一年前得到的消息一致,那就是美國的政治精英的對華思維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轉向,也就是認為中國利用了美國的善意而強大,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美國的仇視和敵意。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才有了特朗普與蔡英文的“通話”事件。

這意味著,2016年有可能成為自尼克松訪華以來,美中關系的一個轉折年。我們都知道,發生在45年前的美中關系轉折,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那麼,這一次美中關系的轉折,其歷史意義也將非同小可。

這樣看,是否誇大了美國少數精英對華態度的轉變對歷史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這樣強調美國部分精英對華態度的改變,會不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本月15日,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在紐約舉辦的50周年慶祝活動時,基辛格發出警告,“如果中美兩國不能合作緊張會加劇,世界將分裂為擁中和擁美兩派,並早晚會失控“。他的這個表態,代表了對美中走向對抗深感憂慮的人,同時也進一步證明,美國精英對中國敵意的增長,確實是一股強大的潮流。

那麼,作為一個追求進步和自由的中國人,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美國精英中的這個潮流呢?是應該悲觀還是應該樂觀呢?

我的看法是,美國精英的這個敵視中國的潮流的顯性化有深刻的利益和文化根源,在中國迅速崛起的情況下,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發展。中國的迅速崛起,確實得益於美國對中國的巨大支持,而美國本來是有機會做出另外一種選擇的。比如說,在89年的天安門事件後,尤其是在蘇聯解體後,美國的一種選擇就是全面制裁中國,並全力支持俄國的政治和經濟轉型,但老布什總統卻做出了相反的選擇。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可能是對美國乃至對世界更好的選擇,這也是許多美國精英後悔的主要理由。

但歷史是不可逆轉的,而且,我們永遠也無法證明,如果老布什做出了相反的選擇,產生的世界格局就一定會比現在的更好。中國在美國的支持下,經濟突飛猛進,但政治體制卻並沒有像美國希望的那樣實現民主轉型,這確實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巨大風險,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但是,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過程,給中國社會和思想觀念帶來的巨大進步也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而且,從長遠來講,由於中國人口規模巨大,這個進步的積極意義對整個人類的意義更為重大。因此,從更為長遠的歷史角度來看,後人很可能認為老布什當年的選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雖然他有機會做的更好。

在承認中國崛起給美國和世界帶來巨大風險這個事實的同時,對美中關系的歷史轉折過於悲觀的態度,對於歷史向好的方向發展有害無益。未來雖然受到歷史的約束,但未來永遠是可以選擇的。持一種審慎和求實的樂觀態度,將有助於做出好的選擇。美中關系緊張固然會增加對抗乃至戰爭的風險,但也將極大地促進兩國在技術革命時代的制度變革競爭,促進兩國內部的變革。我堅信,美中關系的歷史轉折,將在兩國帶來一個大變革的時代。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