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茉莉花革命”的關注程度,決不會遜於任何國家。雖然當權者與網民的立場截然不同,但每個人心中想到的是同一個問題,中國會不會也發生“茉莉花革命”?其實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對中國已經沒有意義,真正的問題是,中國的“茉莉花革命”何時發生?或者說,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更可能發生?
我相信胡錦濤對中東“茉莉花革命”浪潮的反應是緊張的,但也有幾分慶幸,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有機會阻止中國的“茉莉花革命”在自己任期內發生,但接班的習近平和太子黨們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對習近平和中共太子黨來說,他們對自己面對的形勢的估計顯然將更加嚴峻。中共高層圍繞十八大的權力鬥爭將不僅僅是權力的分配問題,而且將更多地受到如何防止中國發生政治革命這一緊迫問題的分歧的影響。
胡錦濤和溫家寶雖然時間不多了,但他們還有足夠的力量造成一種習近平和太子黨並不願意看見的政治形勢,從而增加中國在近期發生“茉莉花革命”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溫家寶近來的一系列言行,尤其是他親自接見訪民的非常之舉,已經明顯地說明中共高層在政治改革這一關鍵問題上發生了難以彌合的分歧。溫家寶打破高層政治游戲的規則,直接訴諸民意,向胡錦濤和太子黨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加速政治改革。
現在看來,溫家寶與胡錦濤有很大的不同。胡錦濤對自己能夠混到權力頂峰,已經志得意滿,不在乎世人和歷史對自己如何評價,而溫家寶則對自己有很高的期許,他不願意后人把他的名字和昏庸無能的胡錦濤聯系在一起,而想為自己在歷史上的地位作最后一搏。不論這種想法是出於私心、公心還是“野心”,溫的這種動向已經引起一種復雜的政治局面,而中東的“茉莉花革命”浪潮的爆發,很可能會把這種局面更加復雜化。溫家寶已經向民間發出了明確的信號,他將會從中共高層內部與民間力量配合,全力推動政治改革。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溫究竟有多大的政治實力?他能否與民間支持政治改革的力量形成一種有效的互動?溫家寶直接訴諸民意的支持,說明他的政治實力不足以在內部推動政治改革,但是,他的各種越軌言行,說明他認識到了對手的兩難困境:如果把溫家寶搞掉,那麼就完全暴露了中共高層的分歧,並起到動員民間力量支持溫家寶的作用,如果讓溫家寶繼續自行其是,他就有機會繼續爭取民間力量的支持。總之,只要溫家寶下定決心鬥爭到底,他就能夠以一人之力造成一種胡錦濤和太子黨都無法完全掌控的局面。
溫家寶的鬥爭還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他並不支持太子黨的“重慶模式”,否則的話,他完全有機會對重慶模式表態,站在薄熙來一邊。這個事實在當下的中國意義重大,因為很多人對薄熙來回到毛澤東文革的那一套十分反感,對太子黨全面掌權后重歸“紅色恐怖”的危險深感憂慮。
如果溫的鬥爭得到抵制“重慶模式”的地方和民間勢力的支持,就有利於形成一種積極的政治平衡。這種平衡將有利於阻止中共專制的維護者對網絡傳媒的全面封禁,因而有利於中國的“茉莉花革命”。
前蘇聯和東歐共產專制解體的過程告訴我們,只要政治領導人敢於擔當,社會主義國家政治轉型完全可以避免大規模流血衝突。網絡技術帶來的信息革命,更是減少了大規模流血衝突的機會。事實證明,很難指望中共會主動改革來避免一場政治革命,但在外來影響的衝擊下,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危機使一場“茉莉花革命”已經出現了非常現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