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殺人換穩定的歷史代價
2011.06.07

這是因為,“六四”事件是一個重大的,具有全球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而“殺20萬人換20年穩定”這句話,則不僅代表了當時中國統治者的真實思想,而且至今還被許多中國人認同,也被一些專制國家的統治者認同,成為影響21世紀的中國和世界進步的一個真實的思想障礙。
“六四”事件是在電視直播時代,中共當權者大規模動用軍隊,對和平抗議當局的民眾進行屠殺和鎮壓的一個極端的政治事件。這個事件的血腥程度和對國際道義壓力的蔑視遠遠超出了當時絕大多數國家,包括蘇聯和當時多數“社會主義國家”政治上能接受的道德底線,從而加速了蘇東共產黨專制的解體。但是,中共政權不僅獲得了超過20年的“穩定”,而且中國經濟竟意外地“崛起”了。
面對這個事實,簡單地把中國經濟崛起歸因於鄧小平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對手無寸鐵的平民開槍顯然是不對的。鄧小平賭的是這樣兩條:第一,國內的多數民眾,尤其是農民不會支持學生,甚至會同情政府;第二,老布什政府會出於戰略利益的考量,盡快與中共政權修好,從而瓦解西方對中國的制裁。鄧小平沒有料到的另一個對他有利的重要因素,就是台資和海外華人資本對中共開放沿海的支持不僅沒受到“天安門事件”的影響,反而被認為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由此,形成了一個姑息中共六四暴行的強大潮流。
但是,人類畢竟已經不是生活在野蠻時代,而是進入了一個人權意識普遍覺醒的時代。在這個不可抗拒的潮流的衝擊下,中共政權的道義資源迅速枯竭,當權者完全喪失了道義的信心和對未來的信心,不得不靠自欺和赤裸裸的利誘來維持統治,並且以不負責任,不顧後果的方式發展經濟。這本是不難看到的事實,但中共向美國大量輸出利益,對國內知識精英高價收買,產生了難以抵御的誘惑,成就了一個完全喪失道義精神的“經濟崛起”。歷史上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崛起與此次中國經濟的崛起在貪婪與無恥方面雖有相似之處,但中國經濟崛起過程之貪婪和無恥更加瘋狂,因為這是一個標榜自己是反資本主義的共產黨人領導下的財富大搶劫和大瓜分,因此這是一次對自己的道德理想和對人類尊嚴的史無前例的自覺背叛。
中國經濟的崛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權貴精英完全失去道義精神的大國經濟崛起的奇特案例。而六四的血腥鎮壓就是這一特例的歷史起點。正如哈佛大學的麥克法考先生指出的,89年天安門廣場的學生運動開啟了中國“非暴力”反抗的時代。非暴力反抗原則的引進,是中國政治文明的一個歷史性的飛躍。不論學生們當年多麼天真和幼稚,但恰恰是他們堅持非暴力這一點,說明他們開始領悟現代文明的真諦。但靠暴力起家的中共元老到死都不放棄自己用血與火來建設強國的舊夢。
六四以來中國經濟的成長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接受“非暴力”原則作為現代政治博弈的道德基礎,就如同在沙漠上建築摩天大廈而不打基礎,樓建的越高就越危險。
當年提出“殺20萬人,換20年穩定”的人今天或許會很得意,因為中共當年沒有殺到20萬人就換來了超過20年的穩定。但在現代條件下,這種靠殺人換來的穩定,時間越長,社會代價也越大。為什麼呢?有人會說,古今中外都有過比六四更殘暴的政府暴行,人類不是照樣進步了嗎?最關鍵的因素是,現代國家對社會的控制力巨大,一個失去道義自信的政府,必然視一切堅守良知的人為敵,這就使得社會的道德修復機制不可能運作。在這種情況下,現代科技與一個不受道義約束的專制政府之結合,正在制造一個幾代人都難以補救的社會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