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2010年夏季的形勢
2010.08.31
關鍵的新動向是,無論在下層還是上層,胡錦濤的治國方針正招致前所未有的不滿,而薄熙來主政的重慶則在遏制官權,改善民生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兩方面的合力,可能全面衝擊多年來中國官民利益分配的格局,打破維持這一格局的高層政治平衡。果真如此,今後幾年中國政治走向大轉折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胡錦濤利用中國人的怕亂心理,以“不折騰”為幌子不作為,結果是權貴繼續暴富,平民繼續被剝奪。只要對比一年多來富人與窮人資產價值的變動,“不折騰”的結果就完全清楚了。因此,現在所有人都看到,胡氏的“穩定”與“和諧”不可維系。
如果說下層的不滿表現為更多大規模集體維權,那麼上層的不滿則不僅表現為知識階層對當局更多尖銳批評,更表現為高層人物開始大膽地對胡發出公開警告。這方面,8月份出現兩個標志性事件。一個是《鳳凰周刊》發表劉亞洲的所謂“西部論”,一個是溫家寶在深圳的講話。劉亞洲直言,中共若不敢改革,“它就必然滅亡”。溫家寶也放出“狠話”,停滯和倒退,“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兩個人傳遞了相同的信息:胡錦濤已經把這個國家帶到危險境地,而他們不願再與之同舟共濟。
但誰都清楚,胡錦濤的問題不是他想不想改革,而是他根本就沒有本事改革。胡的小聰明就在於,他知道只要不觸動官僚和權貴的利益,就能穩住寶座。八年來,事實證明這個小算盤沒錯,盡管國家與社會受損,但還有兩年,胡錦濤就要“衛冕成功”了。
2010年夏季,胡錦濤的既定方針遭到了最強有力的挑戰,而挑戰者又是主政重慶的薄熙來。薄熙來對胡錦濤治國方針的挑戰始於2009年的“唱紅打黑”。雖然“唱紅”未獲全國性反響,但“打黑”卻觸及了地方權貴與黑惡勢力勾結這個普遍問題。胡錦濤不敢正面“接招”,但還是成功地化解了這個問題。
今年薄熙來又抓住了另外兩個關系全局的民生問題,進城農民戶籍和保障性住房。薄熙來對這兩個問題大做文章,再次使自己成為公共輿論的中心人物。
本周《南方周末》告訴讀者,各地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舉步維艱,重慶卻拿出了一個全國矚目的樣板。記者原來的題目是“為何獨重慶能辦成公租房這事”,但太刺激人,最後被編輯改成“重慶公租房:開鑼,猛進”。幸好那個敏感問題的答案被留了下來。
記者告訴我們,重慶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秘密,在於薄熙來把城市地租從官僚和權貴手中奪過來分給窮人,而官的日子開始不好過。
這就不僅告訴我們,為什麼其他地方難以推動保障性住房建設,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知道,若沒有人能擋住薄熙來,他將會顛覆現在中國的分配規則,來一場讓“官不聊生”的革命。
事實上,2010年夏季,薄熙來的新政正在迫使每個中國精英去思考,此人對中國的未來可能意味著什麼?
一些人毫不隱諱,他們認為薄熙來是未來中國的希望甚至是唯一希望,而另外一些人則婉轉地表達了隱憂,薄熙來會不會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希特勒?
薄熙來確實暴露出太子黨的一種嚴重的危險傾向,那就是回避反省中共的罪惡。他只講紅色記憶,不講苦難記憶。而可怕是的,沒有苦難記憶的民族,免不了又會讓邪惡重來。
不過,我認為沒有理由現在就認定薄熙來是中國未來的威脅。薄熙來未來的角色不僅取決於他本人,也取決於未來情勢和對手。沒有日本侵華,沒有蔣介石的心胸狹隘,怎會有毛澤東無法無天的機會?2010年的夏季,胡錦濤正在作一件蠢事來幫助他的對手,那就是把更多平庸的親信派作地方首腦。他可能想孤立薄熙來,殊不知這只會加倍重慶模式的吸引力。在我看來,對未來中國最有利的事,就是讓更多有人格力量的人出線與薄熙來競爭。不過,胡錦濤不會有這樣的志趣和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