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確實在向左轉,而且中國早就該向左轉了。不過,我這裡使用的"左",與《動向》雜志文章的"左",內涵不完全一致。《動向》文章使用的"左",強調的是"左"的中國特色,主要指毛澤東那一套。但我則想強調國際上通常理解的"左"的內涵,即減少社會不平等。"左"這個政治詞彙在中國語境下含義難以釐清,是中國公共話語深陷困境最突出的例證。我冒險趟這個渾水,想說明什麼問題呢?
我想說的是,僅用"左右"這樣的意識形態話語,已經難說清中國政治的真實走向了。直接的原因,就是本該代表"左"的意識形態的中共,卻在過去二十年實行了極右的社會政策,從而在中國造成一種混亂的語境。在這種語境下,正如秦暉觀察到的,中國的"左"派未必真關心平等,而更在乎黨的權力,"右"派也未必真主張自由,維護的是個人的私利。意識形態話語經常失去真實信仰的基礎,而成為利益博弈的工具。而帶這個頭的正是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但多數中國人對鄧小平這樣做並不反感,為什麼?這是因為大家知道鄧小平這樣做並非完全為己,而且是有風險的。雖然鄧小平知道用暗度陳倉的辦法放棄"左"的意識形態會給共產黨帶來危險,但他更清楚,不放棄就會讓共產黨和國家一起完蛋。你可以說鄧小平這樣謀國是為了謀黨,但我也看不出當時的中國有更好的現實選擇。
江澤民既不謀國也不謀黨而是謀己。不過我們不應忘記,江澤民是中共守舊元老們的人選,但他最終還是執行了鄧小平對內"打左燈,向右轉"和對外"韜光養晦"的國策。當然,江大肆肥私,縱容貪腐與社會不公,留下巨大隱患,而胡錦濤則把事情變得更糟。胡既無謀黨之能,更無謀國之才,唯一的選擇是欺世保位。事實證明,選擇胡作接班人是鄧的一大失誤,這個無用的奴才治國八年,是中國的災難。
現在,奴才治國的時代終於結束了。視黨國為家業的中共太子黨獲得了執掌大權的機會。太子黨與江澤民和胡錦濤這種中共的奴才不同,他們自信有天命在身,也自信有謀黨謀國的能力。這個新的領導集團將會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命運?這顯然不是用"左"和"右"的話語能夠說清楚的事。
太子黨現在的選擇當然是向左,對此不應感到意外。如果再不認真面對中國社會嚴重的不平等和政府腐敗問題而是繼續向右轉,中國社會就真的要崩潰了。問題是,太子黨真的要把毛的神像再立起來,甚至再來一場文革嗎?我不相信這批經歷過沉浮的"老紅衛兵"頭腦會如此簡單。
習近平最近對新加坡的訪問傳遞了重要信息。他對李光耀的敬重是真誠的,因為他與李光耀有心靈相通之處。實際上,我認為習近平的新加坡之行宣示了中共太子黨的選擇,那就是要像新加坡那樣,以一套自己的價值體系來抵制西方價值。但究竟是一套什麼樣的價值?習近平來新加坡取經,說明他還沒有拿定主意。重慶搞的一套,是薄熙來的一種試探,但還不是太子黨的集體選擇。
新加坡的現代化之路確有可學之處,不過新加坡從來沒有選擇與西方對抗,與現代文明對抗。而目前太子黨與西方對抗,與現代文明對抗的傾向已經讓中國和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整個世界倍感寒意。中國的現代化需要走自己的路,但太子黨如果以此為由堅持專制,就是選擇一條死路。太子黨們應該從上周末上海人的情緒中讀到重要的信息。中國的紅色貴族如果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寄托於中國人的奴性和精英愚弄百姓的權術,將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錯誤。我希望習近平從李光耀那裡,也聽到了這樣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