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窮國的危機將主導全球變革

0:00 / 0:00

上周有可能成為全球經濟史的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周以中國股市的黑色星期一開始,以美國股市自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黑色星期五結束,對理解未來世界的格局演變含有相當重要的隱喻。一個人均GDP排名遠落後於多數國家的窮國,它的股市暴跌竟然會刺激美國股市的重大調整,這種情景在不久前都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不少國外分析家自覺不自覺地想貶低中國因素對美國股市這次重大調整的作用,指出美國股市早該調整了,因為這一輪牛市已長達四年,而常規調整週期應是一年。問題恰恰在於,美國這一輪長牛市,背後也有中國因素。這個因素就是自08年美國引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對支撐全球經濟起了巨大作用。而上週一中國政府救市遭遇的慘敗,終於讓國際資本得出結論,看似無所不能的中國政府也會有力竭之時。

中國經濟會不會出大問題?如果出大問題,對世界意味著什麼?正是這兩個問號後面巨大的不確定性,成為刺激美國此次股市大調整最重要的因素。

近兩年美國經濟復甦勢頭不錯,讓不看好中國經濟的人認為美國經濟一旦企穩,就有能力獨善其身,不怕中國經濟崩盤。從這次美國股市對中國股市的反應來看,這樣的判斷值得檢討。事實上,美元也對人民幣貶值也做出了相當強烈的反應:迅速貶值。美國經濟,尤其是美國的貨幣政策為什麼變的對中國經濟如此敏感?除了中國經濟相對美國經濟的規模已經很大、相互依賴程度很高這兩個基本因素,我以為美國內部變革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變革不足增加了美國經濟復甦的脆弱性。

美國經濟復甦的脆弱性主要來自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這個複蘇一方面得益於中國政府硬撐增長支撐了全球的需求水平,另一方面則得益於貨幣政策的智慧和"技術",但美國的社會政策變革並未取得重大突破。

正如大家都看到的,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社會政策變革非常困難,無論在富人階層還是在窮人階層,都有很大的政治阻力,以致形成變革的僵局。富裕國家的中產階級雖然對此十分不滿,但看來無力打破這個僵局。

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社會政策變革也嚴重滯後,也遭遇既得利益的有效阻擊,但因為人口總規模和貧困人口的規模巨大,分配不公、貧富對立帶來的社會危機,不僅為窮國的內部變革提供了巨大動力,也為富國的變革提供了巨大動力,這一點正在變的日益明顯。

窮國危機推動全球變革的最大來源是移民和難民危機。這不僅在窮國內部如此,國際上也是這樣。窮國規模空前的農民正在成為城市居民,卻得不到平等的社會權利,這個問題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高度爆炸性的問題。由此衍生出對富國的大量非法移民。這個挑戰,已經成為美國此次大選最大的熱點問題,更不用說成為歐共體最大的政治麻煩。

中國的經濟崛起,則增加了窮國危機對富國秩序乃至世界秩序的另外一種衝擊方式,就是對資產價格穩定和匯率穩定的直接衝擊力。這當然是來自這樣的事實:中國雖然人均收入低,但經濟總規模和富人階層的總規模巨大。最近中國股災以及人民幣貶值對美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就反映了這個新現實。

總之,與20世紀對比,21世紀發生的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就是窮國的內部危機,而不是富國內部的危機,成為主導全球變革的主要動力。中國在這個轉變中顯然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 20世紀富國的內部危機推動的全球變革雖然帶來了巨大進步,但代價也很大。 21世紀由窮國內部危機推動的全球變革代價如何,很大程度要看中國將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