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最重大的價值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給外部世界一個了解中國政治運行狀況的重要機會。因形勢不同,每年外部世界關心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就今年來講,我認為最關心的問題有這麼幾個。首要的問題是,習近平如此大規模反腐,他能不能控制住局面?有沒有遭到體制內有組織反抗的重大危險?
針對這個敏感問題,習近平的敵人在海外放了一些消息,事實也證明,中共中樞的保衛確實有調整。不過,兩會給外界的總體印像是,習近平對中國政治的控制是有效的,雖然權力集團對反腐非常不滿,但對習近平的權力並沒有構成外部能覺察到的威脅。最能說明問題的,恰恰是習近平最危險的政治對手曾慶紅借兩會表達不滿的方式。他以前的大秘書施芝鴻通過批海外媒體來表達對習近平和王岐山的不滿,一方面證實了習與曾的緊張關系,但同時也讓外界看到,曾慶紅拿習近平沒有辦法。而如果曾慶紅都沒辦法,其他人就更難對習近平進行有效反抗了。
外部世界今年關注兩會的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中國的經濟危機會如何發展,會不會出大問題?從兩會傳遞的信息來看,中國的經濟危機雖然有加劇趨勢,但由於美國經濟復蘇和油價大跌,對中國經濟是有利的。更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的相互依存,大家都可以通過增發貨幣來支持經濟,哪怕是支持浪費性增長。也就是說,中國有印票子維持經濟穩定的外部空間,關鍵是如何控制天量地方債帶來的金融風險。
兩會結束前,中國出台了允許地方發債來置換高成本債務存量的辦法來緩解地方債務危機。這個辦法讓地方政府借新還舊,延後償債時限,以贏得時間。這實際上是讓納稅人為地方政府不負責任地借的大批高利貸買單。這個措施雖然不會像反腐那樣得人心,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和反腐一樣,為習近平贏得了時間。
這就聯系到了外界普遍關注的另外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贏得了權力鬥爭,也贏得了一定時間和空間的習近平,有沒有能力推動真的改革呢?我認為這次兩會並沒有提供任何讓人對改革樂觀的信息。這當然不是因為參加兩會的人沒有說出讓人感到改革有希望的話,這些人本來就不是真的來參政議政,而是來擺樣子的。關鍵是習近平和李克強的話語,沒有帶來真改革的信息。
事實上,這次兩會傳遞的一個重要信息,就是習近平正在用自己的一套空話來替代前任的空話。習近平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說空話,但他還是選擇了說空話,這說明他面臨著改革改不動的困境。那麼,改革改不動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反腐反不動了嗎?是因為既得利益太強大了嗎?還是習近平不想改革呢?
我以為以上三條都不是主要的,習近平的反腐決心已經不容置疑,而且,他也認識到,不改革沒有出路。問題出在習近平沒有改革的能力,沒有改革的本事。
沈大偉在兩會期間發表的那篇唱衰中共的文章是意味深長的,因為沈大偉原來對中共的改革能力是抱有相當大信心的。那麼,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呢?是什麼因素,什麼樣的人讓他發生這樣的轉變呢?
我相信,研究中共出名的沈大偉一定認識不少中共的智囊人物。我因此猜測,他發現那些他認為有見識,有能力推動改革的人,並沒有得到習近平的重用,而習近平看上的是張維為、周小平這類人。這種不用人才用奴才的用人之道,對改革意味著什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這可能才是沈大偉一百八十度轉彎最重要的原因。
總結起來,這次兩會傳遞的信息可以概括為三句話,即習近平政治控制有效,經濟危機能拖,改革不見希望。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