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此番歐洲行有多方面的政治目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贏得西方對中國新領導人的信心。要贏得別人的信心,首先必須自信,這一點習確實做到了。在國際大舞台上,習的氣勢、風度所流露的自信和從容,是江、胡所不能比的。但中國新領導人在人格和風格上展示的魅力,不能掩蓋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新領導人對於西方所看重的"普世價值",即人權、法治、民主、自由,依然採取了曖昧不清的態度。這一點具體地表現在習近平非常真誠地沿襲了用"和而不同"的話語,來抵制"普世價值"的話語。
習近平顯然知道,西方對中國崛起懷有很深的恐懼和疑慮,因此特意告訴西方國家,中國這只沉睡的雄獅雖然已經醒來,卻無需害怕,因為"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這句話雖然傳遞了善意,但也傳遞了習近平一貫強調的信息,"你不惹我,我就不會惹你"。在我看來,習近平的這個信息,說明他還不能理解西方人的思維邏輯。西方人會認為,僅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息是不能令人信服和安心的。因為西方人認為獅子和人都有侵犯性的本能,要約束人的侵犯性,除了靠實力均衡,更重要的是靠共同的信仰和游戲規則。如果中國人根本就不信公平和正義,大規模的衝突將難以避免。
看到習近平"中國已經醒來"的言論,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問自己:中國真的醒了嗎?如果按照拿破侖的定義,應該承認中國真是醒來了,因為世界真的是在發抖,習近平若沒有真實地感到世界對中國的恐懼,就不會想起拿破侖的那句話。
在認知的意義上,你也可以說中國醒來了。中國人今天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認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但正是這種文化和歷史自覺的提高,使得不少精英,尤其是當權精英有了這樣一種判斷,中國人不可能搞民主,中國人若接受西方人主張的"普世價值",中國就會動蕩分裂。習近平的種種言行表明,他很可能是持這種判斷的人之一。果真如此,對信仰自由和民主的人是非常不幸的,因為習近平不僅是中國的最高當權者,而且是一個敢作敢為的政治家,他具有前任所沒有的道德勇氣和歷史擔當,這一點已經從他敢於大刀闊斧反腐得到證明。
習近平作為一個想有作為的政治家,卻不信普世價值,值得中國的自由派知識分子深思。你可以說習近平的知識結構有缺陷,但自由派知識分子,是否在某種程度上也要對此負責?
主張普世價值的知識分子,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假設,就是認為凡反對普世價值者,不是腦子有問題,就是有既得利益。他們認為一切以中國特殊國情和文化來抵制普世價值的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借口。我以為這種態度是值得反思的,因為這種態度,令普世價值的話語失去了活力和行動能力。我注意到自由派的著名作家許知遠,已經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如何在中國實現普世價值的問題。他認識到,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有現成答案的問題,而許多自由派的知識人並不這樣想。事實是,如果自由派不能把自己的價值主張,變成一條令人信服的變革路徑或一套變革方略,就是把習近平這樣的政治家,推給了極端民族主義者或那些借民族主義來謀私的機會主義者。這其實已是今天中國的政治現實。
崛起的中國之所以讓世界發抖,是因為中國這個巨人雖然已經睡醒,但還沒有清醒。中國擁有巨大的力量,既可以用來創造一個好的世界,也可以用來毀掉自己,也毀掉世界。中國還沒有想好,如何來使用自己的力量,因為中國還沒有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其實還沒有真正醒來。(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