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美國的中國難題


2015.05.12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最近在新書《和中國打交道》中明確承認,在如何對待崛起的中國這個重大問題上,美國精英階層發生了嚴重分歧。保爾森說,在很長的時間裡,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主流,都認為與崛起的中國合作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但現在,面對中國在軍事上越咄咄逼人,加上習近平上台後對待民間維權組織的強硬態度,一些美國精英改變了原來的立場。不久前公開批評中共的沈大偉,就是這種人的一個重要代表。

主張改變美國對華合作態度的美國精英,一方面認為中國在軍事上沒有必要如此快速擴張,更沒有必要對美國持如此強烈的敵意。同時,沈大偉還認為,中共正在沒落,不可能克服國內嚴重的危機。言下之意,美國沒有必要與這樣一個行將滅亡的政權進行合作。

保爾森本人也不排除中國會出大問題、出大事,因此,聲稱自己"只開藥方不算命",不對中國的未來做任何預測。保爾森認為,盡管中國內部危機嚴重,但對於美國來說,與中國積極合作,是唯一正確的方針。

保爾森認為,唯有采取這樣的對華政策,美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因為對中國采取不合作的態度,不利於美國自己的改革。換言之,保爾森認為,對美國來說,最大的挑戰並非來自中國,而是來自需要改革的美國體制。

筆者認為,保爾森的選擇在邏輯上看起來比對華強硬派更有道理,特別是,對中國采取強硬的態度,很可能不利於美國自身的改革。不過,保爾森的這一主張,改變不了這樣的事實,那就是中國將會是美國越來越棘手的難題,而關於美國應該堅持與中國積極合作的主張,也會在美國內部遭遇越來越大的困難。

之所以這樣說,倒不是因為兩國的經濟利益互補的大格局因中國崛起而發生了改變,而主要是我認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令其有了把內部政治和社會危機轉嫁給世界、轉嫁給美國的能力,這一發展會讓美國很不舒服,給美國帶來很大麻煩。

以中國的軍力擴張為例,很難說中國的巨額軍費投入能夠給中國人帶來什麼實惠,但在美國方面來講,則不能不做出反應。也就是說,雖然中美彼此不可能發動戰爭,但中國投入巨資開發出一些對自己並無國防價值的進攻性武器,美國就要耗費大量資源來防備。這樣的競爭,其實只對兩國極少數人有利,對兩國的多數人並不利。

比這個問題更為嚴重的是,中國的人民幣越來越具有國際性。也就是說,缺乏民主合法性的中共政權,現在有了一種威力巨大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力——大量印鈔。這是過去蘇聯,乃至德國納粹,都沒有的手段。如果中國濫用這種手段來轉嫁內部危機,對於那些主張美國堅持與中國合作的人來說,壓力是非常大的。正因如此,不久前,保爾森在得知中國將采取"微刺激"來阻止經濟增長減速過快的時候後,曾發表了警告中國的言論,希望中國決策當局采取負責任的態度。言下之意,就是中國不要把內部危機轉嫁給美國、轉嫁給全球經濟。

可是,我們不難想像,沒有法治和民主政治約束的中共當權者,在事關自己能不能繼續當權的厲害關頭,是不可能在意來自美國的警告的。目前,中國經濟存在巨大的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還有社保、醫保等巨大的社會福利基金的不足。如果讓決策者在艱難的改革和印票子之間做選擇,如果他們認為印票子能夠把危機轉移出去,或者能夠拖延改革的話,怎麼會選前者而不選後者呢?

也就是說,美國的中國難題,是她要不要,以及如何與一個經常把保住自己的權力置於本國人民利益之上的政權合作。這個問題,過去就沒有簡單的答案,今後就更難了。(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